-
日期: 2025-07-16 | 來源: 澎湃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畫皮》篇陳氏從鏡中審視自己
贰精怪難分勝負,蒲松齡只好自己下場,延著“情”的主題,講了壹個至情至性生死相依的故事。整部電影中,《魯公女》篇幅最長,最接近追光“新傳說”系列的青年定位,因此表達最為流暢。相較原著,改編主要增加了張於旦與魯瑛的情感歷程。原著男方壹見鍾情、女方感懷報恩的情感模式顯然無法打動當下觀眾,於是,影片為贰人情感升溫設計關卡,在完成救九條命換取投胎機會的過程中,相依相伴彼此認可,感情基礎牢固,才有其後贰世情緣發生。原著魯公女投胎盧家後不認識重返青春的張於旦,憂憤而亡,張於旦土地祠招魂後,贰人喜結連理。影片增加了張於旦闖冥府歷盡艱辛帶回魯瑛的情節,由此突顯贰人對承諾的堅守和對情感的珍視,亦對整部影片前序故事的情感講述做出收攏升華。
《魯公女》
故事講完,蒲松齡回到人間,補全蘭若寺殘缺的對聯,“壹方淨水由有相處知虛妄,幾則亂譚自無稽間見真情”,由此點出影片頌揚真情之外的另壹主題,世事蒼茫星河流轉,明月、古鏡、孟婆湯、忘川水構成的種種鏡像互為映襯,現實、夢境、幻想、臆想,如何自處,究竟境由心生。
壹部《聊齋:蘭若寺》,用拼盤故事打造東方奇幻,試圖從不同層面吸引不同觀眾,至於觀眾能從中看到什麼,也就因人而異了。不可否認,影片在視效設計、傳統文化表達方面的用心,但故事風格、受眾定位的分裂,也導致了影片難以復制《長安叁萬裡》的市場認可。或許,前兩個故事、後叁個故事分別做成不同系列,更能精准抵達目標觀眾。“追光動畫”成立以來常被詬病畫面精美劇情拉胯,但好在每壹部作品都可以看到用心和成長,“追光宇宙”的建立依然值得期待。
電影結尾,蒲松齡回到人間,補全蘭若寺殘缺的對聯-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