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6 | 來源: 加拿大留學生問吧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留學生 | 字體: 小 中 大
“你涉嫌洗錢”、“你欠稅”、“我們是中國大使館”——這幾句話,足以讓異國他鄉的留學生陷入驚恐,而等待他們的,是幾拾萬加元的詐騙陷阱。
安省女留學生被騙近20萬加元
據CityNws報道,壹名在安省圭爾夫(Guelph)求學的20多歲女留學生,因接了壹通自稱“加拿大稅務局(CRA)”的電話,被詐騙團伙騙走高達19.3萬加元!
圭爾夫警方透露,騙局始於今年4月,騙子先是冒充CRA工作人員,謊稱受害者涉嫌與中國廣東省的壹家公司有關聯並欠下中國稅款,隨後又將其“轉接”給冒充中國警方和檢察官的人,對方聲稱她涉及壹起跨國洗錢案,並恐嚇“如果不支付‘保釋金’將會被遣返回國。”
詐騙團伙指示她將14.2萬加元通過電匯轉至新加坡的壹個賬戶,之後她又被要求匯出第贰筆金額5.1萬加元,總計19.3萬加元。
騙子告訴她,這些錢將暫時凍結,並會在7月14日退還。但當她沒有如期收到退款時,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並於本周贰(7月15日)報警。
其實,這樣的詐騙早已不是孤例。
中國留學生3個月被騙40多萬人民幣
去年,壹位在加拿大的中國留學生在社交媒體發文自述:“我被騙了40多萬人民幣,整個人都快崩潰了。”她講述了自己被騙子"精神控制+遠程監控"、持續長達叁個月的噩夢經歷。
字裡行間,滿是痛苦與無助:
“我自責、害怕、恐懼,甚至不敢面對手機和電腦,壹聽到手機鈴聲響起就特別害怕,仿佛下壹秒就會被騙子纏上......”
“我不可以崩潰,我還有後面那麼長的路,但是後面該怎麼走呢?我感覺支撐我走下去的勇氣,已經用光了...”
這些經歷震撼了無數網友的心,也揭開了這些騙局背後的套路。
常見詐騙套路:
【假冒運營商+中領館】稱受害者名下手機號涉詐騙,身份被盜用,必須“配合調查”,並要求繳納巨額擔保金;
【假包裹通知+國內公安】虛構包裹牽涉走私、販毒、洗錢等嚴重罪名,要求配合遠程筆錄並凍結資金;
【視頻連線施壓】:騙子假扮警察、檢察官,全程視頻對話制造恐慌、令留學生失去判斷力,逼迫其繳納“保證金”。
更可怕的是,騙子還會誘導受害者自願斷聯、卸載社交軟件、不聯系家人,營造“只有我們能幫你”的孤立情境,徹底摧毀他們的心理防線。
而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的留學生群體,年齡小、經驗少、法律意識薄弱,自然成了“精准收割”的目標。
中駐加大使領與加拿大警方均已發出多次警告
針對這類騙局,中國駐加拿大使領館已多次發布提醒,明確表示:
1.如接到電話表示“這裡是中國使領館,你有壹封重要文件需要領取”、“這裡是XX通信公司,你名下有壹張電話卡涉嫌詐騙犯罪”、“這裡是XX公安局,你涉嫌壹起犯罪案件”等,請提高警惕,切勿輕信。
2.駐加拿大使領館不會電話通知中國公民涉嫌違法犯罪,不會通過電話索要銀行賬戶信息,更不會將電話轉接至國內公檢法等單位。詐騙分子可通過特定軟件更改來電顯示號碼,騙取受害者信任。
3.中國警方不會使用社交軟件通知中國公民涉嫌違法犯罪或進行案件調查。詐騙分子所持“警官證”“通緝令”系通過圖像編輯軟件制作。
4.詐騙分子可能以涉案為由,要求當事人與外界(包括家人、朋友)斷絕壹切聯系,24小時保持語音通話或視頻通話狀態,以便對其進行監控,防止當事人在親朋好友提醒下從受騙狀態中幡然醒悟。
5.請大家不要輕信無緣無故卷入案情、天上掉餡餅等說辭,拒絕向可疑人員、線上線下所謂熟人透露個人重要敏感信息,避免在被催促或不冷靜情況下貿然行動。遇事多核實、多溝通、多思考,堅決不失聯、不轉賬、不匯款,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更多套路見《2025版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手冊》。
與此同時,加拿大警方也提醒公眾:務必提高警惕,謹防任何自稱代表政府或執法機關的來電或其他通訊方式,尤其是在對方索要金錢或個人信息時。
接到此類電話,請立刻掛斷!不要提供個人信息!
如不幸被騙,應第壹時間聯系當地警方(911)及加拿大反詐騙中心(1‑888‑495‑8501)。
請大家提醒更多在加拿大的親友:謹防騙局、保護自己!每壹份善意的提醒,或許都能幫壹個年輕人逃過壹場災難。-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