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7 | 来源: 纽约时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芳芳(右)被美国养父母改名为艾丝特,她从小就不知道自己曾被贩卖,还与双胞胎姊妹失散
《竹林女儿——从中国到美国,关于绑架、收养和失散双胞胎的真实故事》,芭芭拉·德米克 着(DAUGHTERS OF THE BAMBOO GROVE: From China to America, a True Story of Abduction, Adoption, and Separated Twins, by Barbara Demick)
前来抢走孩子的男人来自一个名为“计生办”的机构。
在那个晚春的早晨,当闯入者涌进家门的时候,孩子的姑姑独自在家带孩子。村子坐落在中国湖南,四周是稻田和柚树林,这里本来与世隔绝,如今却遭到了来自外部世界的威胁。
其中几哥人按住了女人的手脚,其他人把21个月大的孩子紧抓着她衬衫下摆的小手掰开。这群男子随后抱着孩子钻进一辆等候的汽车,扬长而去。
这名被掳走的孩子小时候叫芳芳,长大后叫做艾丝特,芭芭拉·德米克这本引人入胜又令人不安的新书《竹林女儿》讲述的就是她的故事。书中记录了她从中国孤儿院开始的离奇经历——她被人口贩子带进孤儿院,之后被美国得州一个福音派基督徒家庭收养。更为戏剧性的是,她后来发现自己在中国还有一个同卵双胞胎妹妹,由亲生父母抚养长大。
曾任《洛杉矶时报》驻外记者的德米克是一位杰出的东亚纪实作家,着有多部作品,包括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关于朝鲜脱北者的《我们最幸福》(Nothing to Envy)。她斟酌出一个又一个坚实有力的句子,直到整部作品如同宏伟建筑般清晰显现。
她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许多故事都是多年深度采访的成果,能带来罕见的情感冲击。比如,在她的《我们最幸福》中,那对期盼着停电以便能在黑暗中独处的年轻恋人让人难以忘怀。
而这本新书也必然会激起强烈的情感。故事的背景是中国为了控制人口增长而推行的雄心勃勃却误入歧途的尝试,即所谓的“独生子女政策”,但这个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有误导性的。
从1979年开始的36年里,中国当局对最私密的行为——生育——采取管控措施,有时手段极其野蛮,包括强制绝育、注射甲醛进行晚期引产、破坏违规者的财产,甚至绑架。那些追踪女性月经周期的监督员被嘲讽为“月经警察”。据一项估计,到20世纪90年代,约有8300万中国人以某种身份为计划生育部门工作过。
人权组织对此发出了警告。美国的福音派基督徒尤为关注,他们从美国国内的堕胎政治视角审视中国的计划生育。反对者也批评中国传统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因为儿子被视为赡养父母的保障。(很说明问题的一点是,在中国,“要弟”是一个常见的女孩名字。)
在1983年的一桩广为流传的事件中,一名中国父亲因渴望生儿子,将女儿扔进井里,当时女孩还尖叫着“爸爸!”。这一事件激怒了美国人,促使一些活动人士——包括抚养芳芳的父母在内——通过收养中国儿童来进行“拯救”。巨型教会牧师华理克(Rick Warren)宣称:“上帝在精神上如何造就我们,他就期望我们在肉体上如何对待孤儿——重生并收养。”-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