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7 | 来源: 南方周末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学习没多久,管聪就发现“课程很水”。
其所在计算机专业约有50个人,全是中国人,单开一个班上课。管聪提供的课表中,课程集中在每周二、六。其中,专业课全部通过一个在线教育平台完成,授课语言为英文,“平常有一个助教,帮学生开网课权限与日常答疑”。另外开设的一门论文技巧课为线下课,由一位本地老师讲授,但课程呆板,大部分时间是照本宣科,“让学生抄PPT”。
管聪不会蒙古语,三个舍友也都是中国人。留学的日子里,他依然在中国留学生圈子打转。渐渐地,他发现大家初衷和目的颇为相似的,都是希望以较小代价,获得一纸文凭。
他的同学中,有的来自国内职业院校,停薪留职出来读书;还有的来自于事业单位,为了符合职级晋升标准,来提升学历;还有的为了在考公考编时更有优势。
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事,看在文凭的份上,管聪或许会继续坚持。然而,2024年11月,管聪收到了一个坏消息,他所在的大学被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下称留服中心)“加强认证”了。
刊于留服中心官网的公告显示,多家国外院校“硕士、博士学位认证数据出现显着异常,相关举报频繁”。加强审查期间,院校相关认证申请的处理期限将相应延长,“原则上自提交认证申请之日(含)起不少于60个工作日”。同时,公告建议广大留学人员“审慎选择公告涉及院校(项目)”。
所谓留服认证,其全称是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这是当前鉴别海外留学生学历真实性与合法性的唯一方式。多数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知名企业在招聘时明确要求,海外应聘者需提供留服中心认证的学历证明。
加强认证名单公布后,名列其中的蒙古国高校留学生惶惶不安。在他们看来,“加强认证”意味着不确定性在增加。这往往是一个危险信号,“最坏的情况是无法认证。”
如果留学归来却得不到认证,无法考公考编考学,用留学生的话说,“那学历约等于废纸一张”。
“插班生”
其实,在管聪留学之前,就有多起蒙古国留学无法得到留服认证的案例。
据媒体2024年7月报道,28岁的河南女子从蒙古国一所私立大学毕业后,取得了该国颁发的学位证书。当她向留服中心申请学位认证时,却收到了“暂不认证通知单”,与她有类似遭遇的,“有六七十人”。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2024年7月,多名蒙古国皇家国际大学学生在社交平台发帖,投诉2022年9月入学、2023年12月毕业的学生迟迟无法拿到毕业证,更别提“中留服认证”。
没有毕业证,很多同学的计划就此打乱。比如“有的国内招聘报名不了,错过了春招;还有的面试过了,因为没有认证直接取消录用;在职的本来已经确定升职,因为认证的拖延,直接泡汤了”等等。
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发现,上述新闻事件中的蒙古国高校,都曾列入留服中心的“加强认证”名单。
为什么这些学校会被加强认证呢?南方周末记者访问多个留学中介及中国留学生后发现,背后可能与“疫情插班生”有关。
新冠疫情期间,一些中国留学生无法抵达境外,只能通过线上修读部分或者全部课程,这样获得的学位也可以获得留服中心的正常认证。然而这项疫情期间的特殊政策,被某些人钻了空子。
2021年开始至今,留服中心多次发布过“加强认证审查公告”,列出了诸多遭到举报的学校。这些高校既有菲律宾、蒙古国、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也有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
据留服中心此前公告,以上学校多被举报,“有院校在疫情期间针对中国市场大肆开设低质在线课程。”有中介机构宣传“包毕业、包论文”等虚假信息,甚至暗示可以“干预课堂”。
以蒙古国为例,多位受访留学生证实,2023年至今,多家出国留学中介频繁宣传“插班生”项目。这些项目费用动辄十多万元,远超常规的中介信息服务费。主打卖点为“不出境拿证”。
在管聪微信朋友圈里,至今还有中介推荐不出境拿文凭的捷径。“中介会给你暗示,他们和校方有‘深度合作’,比如把你学籍改到疫情期间,这样即使没有出境记录,也可以通过远程网课形式解释。”管聪说。-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