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7 | 來源: 環球科學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墨西哥 | 字體: 小 中 大
工作人員正在使用專門的輻照設備處理新大陸螺旋蠅(圖片來源:COPEG)
這種方法的有效性已經得到了證明。20世紀50年代,美國就率先啟動了通過SIT來清除新大陸螺旋蠅的計劃。在1962年至1975年間,美國與墨西哥聯手,每周培育並釋放多達5000萬只不育螺旋蠅,總計投放量超過940億只,最終才在美國本土成功消滅了這種害蟲。此後,墨西哥的恰帕斯州(Chiapas)也建立了壹座每周能生產5億只不育螺旋蠅的巨型工廠,到1987年時,墨西哥大部分地區的螺旋蠅疫情也已得到控制。
1994年,巴拿馬與美國合作成立了牲畜螺旋蠅防治委員會(COPEG),將這條清除螺旋蠅的防線進壹步向中美洲推進。2006年,巴拿馬宣布除達連省(Darién)外,全國大部分地區已成功消滅新大陸螺旋蠅。在那之後,美國似乎擺脫了新大陸螺旋蠅的困擾,僅在2017年發生過壹次小規模疫情,但也很快就被撲滅了。
美洲清理新大陸螺旋蠅的歷程(圖片來源:COPEG)
然而,這場看似完美的勝利,在2023年卻出現了令人擔憂的轉折:新大陸螺旋蠅突破防線,卷土重來了。2023年7月5日,巴拿馬宣布全國爆發新大陸螺旋蠅疫情,病例數量從原本的年均僅25例,激增至壹年超過6500例。更令人不安的是,這些病例如同燎原之火,迅速從巴拿馬向北蔓延,壹路攻占了哥斯達黎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和伯利茲。
終於,2024年11月22日,墨西哥官方確認境內已有牛感染新大陸螺旋蠅,距離美墨邊境僅1127千米。這壹消息無疑讓USDA感到高度緊張。壹些官員擔憂,如果無法有效遏制新大陸螺旋蠅的北遷,那麼到2025年夏季結束之前,它們恐怕就會抵達美國邊境。為此,USDA下屬的動植物衛生檢驗局(APHIS)迅速響應,宣布自2024年11月25日起,暫停從墨西哥進口包括馬在內的所有活畜。
艱難處境
你或許會疑惑,明明已經成功撲滅的疫情,為何會卷土重來?壹些研究認為,全球變暖可能是導致新大陸螺旋蠅在北美重新出現並擴散的重要因素。更令人棘手的是,人類目前並沒有針對新大陸螺旋蠅幼蟲的特效藥。這意味著,除了在感染後通過物理方式清除傷口中的蛆蟲之外,繁育和釋放不育的新大陸螺旋蠅,依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手段。
但這次的反擊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輕松。盡管美國在過去擁有成功應對螺旋蠅疫情的經驗,但隨著美國境內疫情的消失,原本設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和得克薩斯州的螺旋蠅繁育設施早已停止運營;而墨西哥恰帕斯州的工廠也因資金中斷,於拾多年前停止了運作。如今,整個北美洲唯壹壹家能培育不育新大陸螺旋蠅的設施,只剩下位於巴拿馬帕科拉(Pácora)、隸屬於COPEG的工廠,這裡每周能繁育超過1億只不育螺旋蠅。
卷土重來的新大陸螺旋蠅疫情(圖片來源:USDA)-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