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7 | 來源: 文匯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首集開場就是壹場濃墨重彩的視覺風暴:1995年某南方小城老宅,壹場觥籌交錯的婚禮,壹場突如其來的命案,壹根樹幹直插進毒販胸膛——當鏡頭向上轉移,陽光順著樹幹枝椏灑下來,光明與黑暗的交替糾纏,轉瞬即逝。
電視劇《掃毒風暴》正在CCTV-8黃金強檔與騰訊視頻熱播,期間收視峰值直逼2.6%,連續數日獲騰訊視頻熱度日冠,貓眼全網熱度榜登頂,獲全網正片播放量電視劇日榜第4,不少網友直呼“是近幾年最上頭的禁毒主題劇”。
緝毒題材的影視劇這些年並不罕見,《掃毒風暴》新在哪裡?從“正邪較量”走向“群像深描”,將緝毒劇升華為壹部“時代人性啟示錄”,也呈現出刑偵劇與懸疑、心理等類型融合的新態勢。
多線敘事,勾勒群像圖景
20世紀九拾年代,新型毒品冰毒開始暗中向我國境內滲透,也成為緝毒工作的新重點。劇情從1995年西港市的壹場婚禮——走私商、毒販的交匯點起筆,由此牽引出劇中敘事的叁條線索:境外宛北的海洛因舊線、新型冰毒制販新線以及相對應的緝毒警察線路,而由秦昊飾演的贰叔盧少驊也從市化工廠保衛科逐步墮入深淵,與段奕宏飾演的緝毒警察林強峰上演貓鼠游戲。
劇集並不急於呈現“正邪對決”,或者說,著眼於更廣泛的群像深描才是導演伍百的意圖。劇中呈現的不止是緝毒幹警面對毒販時的無畏和艱難,也展現了南方小鎮中各路百姓生活的豐富圖譜,共同構成了我國從九拾年代中期到千禧年的禁毒歷程,整體來看,不同人物逐集浮出水面,非線性跨時空的敘事使這場緝毒行動得到全景展示。盡管劇情大開大合,但每壹筆都落到了具體的人身上。
“劇中,我們虛構了他們的名字,虛構了他們的人生,但沒有虛構他們的精神。從民警到刑警,從刑警到緝毒警,警察的生活變化史,就是禁毒斗爭的時代變化史。”導演伍百說。除了目睹臥底戰友被毒販殘忍殺害、重新回到緝毒隊伍帶領“叁劍客”的林強峰,還有與其風格迥異的禁毒隊長黎安,更有村鎮派出所所長王輝,“他們各有各的目標,各有各的斗志,充分地展現了在九拾年代的禁毒圖景裡,各色各路公安幹警的心路歷程,跌宕人生。”寫警察,還要寫他們的生活,例如年輕警察楊威第壹次在執行任務時槍殺犯罪嫌疑人後,夜不能寐的連鎖反應令人動容。
刑偵涉案題材的影視作品不可避免地需要展現反派“黑化”的過程,但是反派角色“黑化”及善惡之念間的糾結需要壹定的合理性,角色反轉出的“爽感”也應有度,如《掃毒風暴》中圍繞盧少驊建構的自私自負後妻離子散、自食惡果,導演伍百也有其解讀,“扎實地呈現反派分子的心路歷程,就是要讓觀眾跟隨他們‘惡’的冒險,從而起到警示作用,看著他們如何走上違法犯罪的邪路,越走越黑??最終人性裂變、如墜深淵。”
劇集在突破傳統刑偵劇的尺度邊界,既有“奇觀性”的故事,又有消解“奇觀”、推動普及的意圖。例如劇中穿插以母子吸毒案展現毒品導致吸毒家庭的坍塌,以歹毒決絕的雙女性殺手討論加害者與受害人的雙重困境,亦有觀眾感歎“從制毒到販毒的每個細節我們都清晰了”。從個人到群體生態,以最形象的方式呈現毒品之毒是如何嵌入現實的。
風格化“變奏”,“考古級”還原
不少觀眾留意到,劇集的畫面震動、搖晃、甚至光線不足,這壹“仿紀實”的拍攝手法背後有深意:真實地還原禁毒斗爭,也是在致敬1995年播出即引起轟動的8集大型電視紀錄片《中華之劍》。如此看,勾勒出中國禁毒的發展史,是導演伍百的目標。
8集大型電視紀錄片《中華之劍》海報。
從上世紀九拾年代到千禧年後,是我國禁毒的重要時期,《掃毒風暴》就是著眼於此。“那時沿海地區的發展與內陸地區的閉塞凸顯著時代的特性,經濟飛速發展中,毒品已經從《中華之劍》裡的海洛因開始向新型毒品冰毒發展進化。人們在經濟浪潮裡開始尋求刺激,部分不法分子也在用毒品腐蝕人們心志。在有限的敘事空間裡,我們塑造了鎮長、警務內部人員、曲藝藝術家、大學生等各類角色,在其中腳踩紅線,最終踏入違法犯罪之路。”伍百認為,寫他們沉淪、迷失、墮落,是為了討論毒品的危害,更是發出人生之問:不管身處何時何地,面對誘惑和欲望,我們該如何選擇?
基於此,《掃毒風暴》對20世紀九拾年代社會風貌的還原堪稱“考古級”,通過符號化道具、獨特的空間敘事,構建了壹個兼具真實感與戲劇張力的罪惡江湖。在風格上,畫面以冷色調為主,多用黃藍綠色營造視覺效果,打造出壹種朦朧復古又充滿時代感的陰郁影調,劇中陰冷、潮濕的氛圍讓人仿佛“置身其中”。-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