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7 | 来源: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胡祥
在近期播出的剧集中,《以法之名》算是热度颇高的一部,核心原因在于其题材的稀缺性,它是少有的描写检察系统中刀刃向内“自洁”行动的作品。剧集聚焦检察系统的“灯下黑”,对司法腐败与人情社会的批判力度,对社会矛盾与人性复杂的有力展现,都是近年来少有的。
场景寓意不乏精彩
这部作品最打动我的,或者说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东平市政法系统的腐败一角,不是慷慨激昂的司法陈词,也不是主角洪亮的自我救赎,而是东平市检察官乔振兴去世后,洪亮和乔振兴的弟弟秦锋在歌厅发现鱼缸,并推测出乔振兴真正死因的那场戏。
洪亮将地上濒死的金鱼放回秦锋手中的水杯中,这无声的一幕,一下子就点题了——所谓“司法正义”,不就是当普通人面对不公,甚至濒临险境时,以法律的公平正义完成对其的救赎与托举吗?这一幕不仅是一个叙事场景,还带有深刻的寓意,也必将成为以后同类题材作品会致敬的画面。
剧中类似的场景还有一些。比如,洪亮在宾馆犹豫是否继续查东平市的万海案,他将头探出窗外,始终没有拨出手机里李人骏的电话号码,之后他又被外面的寒气逼回,只能关上窗户。这样的场景让人想起鲁迅所言的“冷气”。再比如,洪亮与曾经的好兄弟李人骏两人在村口的河边分道扬镳,画面中两人的汽车反向而驰,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但是,这样的画面还是少了些。这是剧集的一个问题,它虽然时而会有灵光乍现的场景,更多时候却还是陷入一种颇为矛盾的拧巴,不仅人物拧巴,剧情也拧巴,这也是该剧没能更为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
快刀与蔫人难打造成长弧光-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