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7 | 来源: 有料新语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接班人的改革受争议
作为接班人的宗馥莉被社会各界审视。尽管宗馥莉早些年已经进入娃哈哈集团任职,并很早就掌舵宏胜饮料集团——娃哈哈集团的代工厂,但碍于娃哈哈集团相对复杂的股权成分、宗氏父女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以及外界对于娃哈哈品牌的殷切期待,其每一步改革动作,都被外界放在放大镜之下。
记者注意到,娃哈哈先后三次发布声明回应外部关注,分别为2024年7月份的宗馥莉重新履职声明、2024年9月份的“娃哈哈维权委员会”辟谣和“员工重签合同”争议、2025年2月份的“娃哈哈”系列商标转让事宜等。
直至当下,有关商标转让和转签劳动合同的争议仍在舆论场发酵。2025年2月12日,娃哈哈集团回应称,旗下387 件“娃哈哈”系列商标正在申请由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娃哈哈集团”)转让至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娃哈哈食品公司”)。
虽同为“娃哈哈”,娃哈哈食品公司与娃哈哈集团的最终归属并不一致。公开信息显示,娃哈哈集团股权由宗馥莉、杭州国资以及娃哈哈集团职工持股委员会共同持有。而娃哈哈食品公司的股东则为杭州娃哈哈宏振投资有限公司(51%)、娃哈哈集团(39%)和浙江娃哈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0%)持有。杭州娃哈哈宏振投资有限公司则为宗馥莉100%持股。
该声明中提到,娃哈哈食品公司成立之初,娃哈哈集团曾以“娃哈哈”系列商标作为出资,注入食品公司,获得其39%股权,这一商标出资经过评估并获得当时主管部门的同意。随后因外资公司历史纠纷(即达能与娃哈哈之间的“达娃之争”)缘故,商标转让备案未完成。此举是为了提升集团合规化经营,依法履行出资义务。本次商标转让,未对集团公司经营和资产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尽管如此,外界依然仍有较大争议:过往坚决不向外资转让的商标所有权,为何当下可以转让给私人控制公司?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中,凡是涉及到娃哈哈集团的种种变动,几乎都伴随着不同声量的争议。
2024年9月份传出的员工重签合同一事,直到现在还在发酵。根据媒体报道,有员工接到通知要求劳动合同从娃哈哈集团改签至宏胜饮料集团。此举或会影响娃哈哈集团原有的干股分红制度,进而波及员工固有收入。
娃哈哈集团并未对此事公开回应。但在1月底的新春团拜会上,娃哈哈集团释放员工薪酬的最新情况。根据“潮新闻”报道,2024年娃哈哈共给一线员工发薪24亿元,比2023年多发了4亿元。其中,生产端一线工人工资人均增长23%,营销端一线销售人员工资人均增长31%。两端的一线员工人数占到全集团总人数的93%。
此外,在宗馥莉掌舵娃哈哈集团之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出现更迭,包括潘家杰、吴建林、余强兵等多位集团“元老”退出,多位商业履历更为简单的“新面孔”进入公众视野。
品牌营销专家路胜贞认为,宗馥莉的改革集中在产权结构调整、股权集中、团队架构,以及经销商激励、渠道网络布局等方面。这些改革是基于产品结构老化、品牌年轻化不足、企业资本化不足的现实基础,希望通过一系列改革达到打破传统,创造性发展的目的。
“从目前看,主要控股方和关联利益方都采取支持态度,阻力主要来自企业自身的利益关联方和传统权益关联员工。”路胜贞说。
张毅也提到,宗馥莉改革涉及到组织年轻化及其他方面,势必会有很多阻力。这源于两个利益群体和具体方法的碰撞。这种改革非常有必要,但在策略上还可以有更成熟的优化空间。-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