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8 | 来源: BBC中文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越南 | 字体: 小 中 大
因此,美越贸易协议中“经过越南转运的输美商品将被征收40%的关税”的规定,意味着越南产业界将不得不考虑调整对中国的产业链依赖。
“许多越南出口商,尤其是纺织业,依赖高达70%的中国原材料。”林武称,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最大的担忧是美国对“转运”定义不清,而且对合规成本上升和监管风险的担忧可能会抑制中国中上游资本的长期流入。
但中国似乎有意加深与越南的经济联系。今年四月中国国家主席对越南访问期间,贸易便利化与电子商务成为重点,两国啓动联合工作组,推进拓展双边贸易、提升海关通关效率、推动“单一窗口”及AEO互认等工作。
多位受访专家都表示,在关税战的压力,推动了更多投资流入东盟,尤其是来自中国企业,通过低关税地区进行出口转运。仅2025年上半年,越南就获得了800多个中国背景的新项目。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的港口与物流枢纽也记录到了显着的贸易增长。
“所以短期来看,经贸活动确实活跃了,但这种增长能否持续,仍取决于转运规则如何执行。”林武表示。
对中国而言,更关注的问题是,对于其他东南亚国家,美越协议中的“供应链去中国化”条款是否具有示范效应。
阮克江认为,(与中国脱鈎)理论上有可能。难点在于执行。东南亚与中国的深度交织使供应链多元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东盟来说,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保持紧密联系也很自然,毕竟双方比邻而居。
在东南亚流行的概念是“China +1”或者“China +2”,即尽可能地实现多元化采购,但不会彻底与中国脱鈎。
林武表示,美越协议中的“去中国化”条款并不具备示范效应,有也不是正面的,更多被视为一个警示。目前来看,对被认定为中国原产的商品,即便在越南加工,仍将被征收40%关税,这已在地区引发严重关切。虽然美方称此举是为堵住转运漏洞,但符合要求、尤其是要在碎片化供应链上溯源并提供原产地证明,合规负担很重。
“来自中国的市场和外商投资同样重要,甚至比美国更重要。”林福炎表示,此外美国作为贸易伙伴已经失去可信赖性,美国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变得很高。
出路:悄悄对冲、集体谈判
即便有越南和印尼的前车之鉴,其他东盟国家也面临相似的困境。
“越南和印尼的经验不会被其他东盟国家忽视,不过各国反应仍取决于各自对美市场的依赖度。比如泰国正在提出新一轮让步,希望能降低36%关税。”但林武认为,他们虽然可能争取到一些临时性或行业专项的宽免,但缺乏足够的议价能力,难以达成更有利的全面协议。
林福炎指出,马来西亚不会签署类似的关税安排,因为对所有进口实行零关税意味着要放弃保护一些对国家利益极为重要的关键产业。例如,近期报道称,美国在贸易谈判中要求允许一些关键领域实现100%外资控股,但被马来西亚政府拒绝。
不过,他也承认,东盟与欧盟不同,东盟成员国根据本国利益行事,而且在国际市场和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竞争,使其没有足够的议价能力和资源与美国进行有效谈判。
越南的情况已经显示,即使作出重大让步,回报也有限或不可预测。这将使部分东盟国家在此类不确定条件下恐于与美国进行双边谈判。因此,林武表示,未来东盟国家将更倾向于市场多元化、集体谈判和通过东盟主导的多边机制进行对冲,而非与美国一对一签署难测的关税协议。
对于东南亚的未来,尤其是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专家的意见也有分野。
阮克江认为,大多数国家都在走钢丝,谨慎为上——悄悄对冲,逐步实现多元化,避免做出明显选边的举动,实施战略上的模糊。更重要的是,东盟应加强内部凝聚力,打造强有力的集体认同,以降低对外部的脆弱性。
林福炎表示,展望未来,东南亚国家仍将需要中国作为可靠的贸易伙伴。美国已被证明不可靠且充满不确定性。东盟需要多元化其出口市场,显然,中国作为第二大市场将成为重点对象,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东盟国家必须确保与中国供应链的更深度融合,而不仅仅是‘转运’,这对东盟和中国都有好处,也能降低对美国的经济依赖,”他说。-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