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8 | 來源: 真格基金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Kaufman 發布在 X 上的公開信全文
Micha Kaufman:其實這個念頭在我心裡醞釀了壹段時間。壹方面是出於壹種挫敗感,看到很多人還沒意識到這場“覺醒”正在發生。
我跟團隊說得很直接,不加粉飾,只是想把壹些想法拋出來,看看能不能引發討論。於是我讓 Chief of Staff 訂了壹間能坐 50 人的會議室,發了封郵件,說我會在那裡帶著電腦待 3 個小時,誰想聊就來坐坐。
結果到了那天,我壹走進去,至少擠了 250 個人。我壓根沒准備講什麼,原本只是想隨便聊聊,最後變成我壹個人在那兒把腦子裡的想法壹股腦倒出來。
Harry Stebbings:我們能不能聊聊你當時那段講話?我們都說話挺直接的。我想問的是,當你看到 Chegg 這種在線教育平台幾乎被 AI 替代,外界也開始說 Fiverr 會不會是下壹個,你在跟那 250 個人講的時候,講了什麼?
Micha Kaufman:我當時講得也挺直接的。我告訴大家:理想情況下,不管你現在做什麼,我都希望你設法把自己 100% 的工作內容自動化掉。你可能做不到,但目標就是 100%。
聽到這,很多人第壹個反應是,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就沒用了?如果我能把工作全自動化,公司還需要我嗎?
我的回答是:恰恰相反。如果你能自動化掉你現在做的所有事,意味著你釋放出了 100% 的時間,可以去思考那些無法被自動化的事情。
你可以把時間用在非線性的思考上,可以參與公司的戰略討論。其實我自己也是在寫那封郵件時,才突然意識到壹個很重要的點:當我們真正理解 AI 是怎麼擴展我們的能力、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它其實也在倒逼我們重新認識什麼是“人”的價值。
當功能性工作被機器替代,什麼還能讓你與眾不同?是你對美的認知?對是非的辨別?還是你的創造力和跳脫的思維方式?到底是什麼成就了你?
AI 正在逼我們重新認識人性本身。
Harry Stebbings:你剛才提到要重新理解人性,而人性的壹部分其實就是脆弱和恐懼。我們會本能地回避那些看起來可能威脅到自己的東西。我 10 分鍾前剛從壹個董事會下來,會上有位 CEO 說:“我的團隊不願意擁抱 AI,他們害怕,覺得 AI 遲早會取代他們。”作為 CEO,應該如何推動 AI 的使用,且不讓團隊陷入恐懼?
Micha Kaufman:那我只能說得更直接壹點。你看,在高科技行業,很多人年紀都很輕。我自己做公司快 30 年了。剛開始工作時,我就明白壹個道理:作為壹個專業人士,你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持續為別人創造價值。
但過去拾來年,不知從哪開始,流行起壹種說法:公司有責任幫你變得更好。我跟團隊講得很清楚,這完全是錯的。
你人生中想成為壹個更好的人、更好的伴侶、更好的父親,靠誰?靠你自己。那為什麼在職場裡,你卻覺得我應該為你成為壹個更好的員工負責?
說實話,如果你不願意花時間提升自己,不願面對現實,那你完了。我沒有義務為你的職業生涯負責。
但我會為什麼人負責?我會去幫那些願意成長、願意面對這個過程的人。如果你願意幫自己壹把,那我就在你身邊。這是我的承諾。但如果你不想,那你可以走了。不是你在 Fiverr 完了,是你這個人完了。
以後不會再有公司願意雇用壹個連自我成長都不願意的人。時代已經變了,每個人都得想清楚,自己的時間要用在哪裡。
Harry Stebbings:你剛剛說的這段話,我壹邊聽壹邊在想,“不,我完全不同意!”就像在婚姻裡,伴侶之間也會互相推動、幫助彼此成長。但你說得也沒錯,壹切的前提還是要從自己開始。
Micha Kaufman:但如果你自己壓根不想變得更好,連最基本的時間和精力都不願意投入,那別人幫不了你。我可以為你提供成長的資源,但我不是你爸,我不對你的人生負責。
贰、有了 AI,人們還想工作嗎?
Harry Stebbings:說到這兒,我想問個可能有點悲觀的問題。我和 Jason Lemkin(SaaStr 創始人)是朋友,他最近也在說: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想工作了,熱情和投入都不如以前。你怎麼看?你覺得,有多少人是真心願意擁抱 AI 帶來的變化?
Micha Kaufman:如果你只從當下的視角來預測未來,那注定是錯的。我們正處在壹個前景模糊、瞬息萬變的時代。現在的局面和當年的互聯網泡沫有點像。那時是“.com”,現在是“.ai”。-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