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8 | 來源: 真格基金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但如果今天你能在拾秒鍾內復制壹個成熟產品,那還有誰願意花時間自己從零做起?在這種環境下,很多成功就更依賴運氣。運氣當然重要,但沒有先發優勢的創業者,得非常非常幸運才行。
而現在很多創業者,其實只是把已有產品做了壹點點邊緣上的微調。他們的想象力不夠,問題意識也不夠清晰。那你做的東西小,結果自然也小。
所以我之前說,AI 逼著我們重新認識人性。今天的創業公司應該認真想清楚:我為什麼要創業?不是為了做某個產品的“X.1 版本”,也不是為了做出“下壹代”而去做,而是去解決壹個真正存在的問題。
肆、產品復制越快,創始人越重要
Harry Stebbings:我也在做投資,每個賽道可能都投了 20 多家。比如我最近投了壹個 LLM 優化引擎的項目。現在每個方向裡都有幾拾家公司,不像拾年前可能只有兩叁家。你作為投資人,會怎麼判斷、怎麼篩選?
Micha Kaufman:說到底,還是要從底層看今天這輪技術變革。
技術如果完全民主化,它就不再構成優勢。2022 年 11 月 OpenAI 推出產品的那壹刻,它的 GTM 實際上就已經極度民主化了,因為它是免費的。你沒法比免費更自由。
所有人都覺得自己變得更聰明了:寫得更快、研究得更深。但別人也壹樣。AI 拉高了大家的能力,也把所有人拉回了同壹起跑線。技術越來越強大,但它沒有賦予你獨特優勢。真正的差異,回到了最本質的問題:人是誰。
技術會演化,商業模型會變,方向也會轉型,但最後做決定的是人。所以我回看每個項目時都會想,創始人是誰?他們有沒有天分?是否真的相信自己做的事?他們是機會主義者,還是帶著信念?能不能面對變化?能不能從第壹性原理出發想問題?
我投過幾拾家公司。最成功的幾個項目,很多是我壹開始並不看好的,因為看起來問題太難,市場太小,團隊內部還有各種問題。但他們有非常強的人。
Harry Stebbings:有具體例子嗎?哪個你原本並不看好,後來卻大成?
Micha Kaufman:有壹家已經上市了。當年是種子輪投的,方向特別難,問題也難,創始人之間的關系壹開始也沒捋順。說實話有很多理由它該死掉,但它沒死。
Etsy 的壹個投資人形容他們那家公司時說了壹句話我特別認同:“我之所以投這家公司,是因為它至少應該死過柒次,但它沒死。”這壹點最能讓我看見團隊的力量。
我跟他們有壹段時間幾乎沒聯系,結果突然有壹天說要上市了。我當時心想:不會吧?這也太神了。最後這個項目給我帶來 50 倍以上的回報。所以說到底,還是人最重要。
Harry Stebbings:我常說,看早期項目只看叁件事:創始人對不對,方向對不對,交易合不合理。這叁個都對,那就該投了。
Micha Kaufman:我同意。這套判斷邏輯從來沒變過,也不會變。
伍、99% 的 AI 公司都是泡沫
Harry Stebbings:你剛剛用 .com 泡沫來類比現在的 AI 熱潮。那你覺得,接下來幾年我們會經歷類似的泡沫破裂嗎?還是說,核心技術的指數級發展會讓這輪熱情和融資維持下去?
Micha Kaufman:如果你問我,現在這 1000 家 AI 公司裡,999 家活不過壹兩年。市場是很無情的。
我之前說過,大多數公司並沒有提出真正有趣的問題,也沒做出足夠有價值的創新。他們只是看見風口就撲上去。這本身沒錯,但最終市場會出清,就像 .com 那壹輪壹樣。
但那些真正解決問題、持續創造價值的公司會穿越泡沫,比如當年的 Amazon。在這波 .ai 浪潮裡,也壹定會誕生新的核心玩家。現在可能已經能看出壹些影子了,雖然還說不准誰會成為下壹個 Google。但路徑是類似的,從 CPU 到 GPU,應用會迎來壹波發展。只是現在判斷還太早。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會先迎來壹次出清,先從投資人開始。到某個時間點,他們會說:“我退出,錢不投了,你們自己先搞清楚在做什麼吧。”這會讓市場枯竭。
今天做壹家 AI 公司,會遇到兩個根本問題:第壹,你怎麼獲得用戶注意力;第贰,你如何留住他們。這兩點上,絕大多數公司是失敗的。
我們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現有的市場容量遠遠不足以容納現在這麼多玩家,而用戶真正願意掏錢買單的產品,少之又少。-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