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8 | 來源: 真格基金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很濕、很黑,壹英裡之內什麼都看不到。
柒、摩爾定律已死,AI 時代快是唯壹出路
Harry Stebbings:你真是這麼想的?回頭看你在 Fiverr 的 15 年,現在這個階段對你來說有什麼不同?
Micha Kaufman:我父親在半導體行業做到過很高的職位。那個行業幾拾年來最美妙的地方在於,它遵循摩爾定律。只要摩爾定律不失效,你就可以推演出未來 10 年的計算能力會達到怎樣的程度,芯片能做到多小。這是壹種確定性,我們甚至有些懷念那個時代。
我們有壹套清晰的推演邏輯。而現在,變得太快了。每次有人問我“你覺得伍年後行業會是什麼樣?”我都會笑。你可以有方向感,但誰要是說他能精准預測伍年後的 AI,那他多半是看不清現實。
Harry Stebbings:為什麼這個問題讓你覺得可笑?我反倒覺得向前看是應該的。就像有人問谷歌聯合創始人 Sergey Brin,“2030 年的搜索引擎長什麼樣?”他直接說:“我不知道,我們就壹年壹年往前看。”
Micha Kaufman:我們當然要壹直問這些問題,但也要明白,當下這個混沌時刻不適合做線性預測。噪音太多了。
Harry Stebbings:但現在我們看到像 DeepSeek 這樣的壹大堆開源模型,你不覺得整個 AI 行業已經開始商品化了嗎?
Micha Kaufman:我不這麼看。我們還沒到 AI 真正進入定價階段,也還沒到 AGI,更別說超級智能。我們確實離得不遠了,但還沒到。所以現在其實是企業下場試水的窗口期。
Harry Stebbings:你怎麼看現在價值越發集中這件事?比如 Anthropic、OpenAI、NVIDIA、TSMC、Google、Meta、微軟這些萬億市值的 0.0001% 超級玩家好像統治了壹切,其他公司幾乎都在邊緣。你擔心這種鴻溝嗎?
Micha Kaufman:這和雲服務市場沒什麼本質不同。你看 AWS 和 Azure,其實也早就是寡頭格局了。雲服務供應商壹大堆,但真正占 80% 市場份額的只有兩家半。這種勢頭已經存在很多年了。
Harry Stebbings:你會考慮讓公司上市嗎?
Micha Kaufman:當然,為什麼不呢?
我其實挺支持上市的,有很多理由,只是要選好時機。但如果你還以為上市後能操控市場情緒、左右股價,那我建議你別上。這是個糟糕的想法。
對於那些有長期思維、願意做長線博弈的人來說,上市是個不錯的選擇。
Harry Stebbings:但我聽說資本市場最看重的是“可預測性”,甚至超過壹切。這不就意味著,反而很難支持那些看不到短期回報的長期項目了嗎?
Micha Kaufman:如果你資本結構穩,能持續創造自由現金流,那你就能靠自己驅動增長。如果你的執行力強,市場對你有信心,那即便你想做些激進的事,融資也不會太難。
Harry Stebbings:伍年後,你們會有更多工程師還是更少?
Micha Kaufman:大概率會更多。
技術把競爭拉回了起跑線。你現在壹個人能幹叁個人的活,但你的競爭對手也能。那你要怎麼辦?你得做得更多,跑得更快。
在壹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中,公司的最大優勢之壹就是速度。就是真能推動事情快速落地的能力。
八、速度與方向合壹,才是真動能
Harry Stebbings:那有沒有壹種情況是,越多反而成了負擔?比如 HubSpot 最近就說,他們寫了太多代碼、做了太多功能,根本沒法上線,反而拖慢了進度。你怎麼看?
Micha Kaufman:能做更多,不代表你就該不停做。這很關鍵。
所以我在團隊裡從來不用“speed”這個詞,我用的是“velocity”(速度矢量)。速度加方向,才叫真正的動能。
你跑得再快,方向錯了,也只是在原地打轉。比如你寫了壹堆代碼,結果推不上線,那說明問題根本不在產出,而在於你沒有先解決基礎設施的瓶頸。
你真正的優先級錯了。不是壹味往上堆功能,而是該先問壹句:我們現在到底被什麼卡住了?與其建壹大堆東西,不如先把基礎設施搭好。
而且說實話,你很可能也在做壹些根本沒必要的東西。停下來,不要浪費時間。-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