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8 | 來源: 鈦媒體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其實核心在於,在發生糾紛時,法院是否認定信托資產是獨立於委托人的合法資產。
當信托計劃成立的那壹刻,轉入信托裡的資產,其所有權就屬於被委托人了,通常是信托公司。通俗點說,這個錢已經不是你的了,你無權再對信托中的資金進行操作。
張蘭能直接從該賬戶轉出資金,宗馥莉還能通過公司從這筆“信托”中轉出108.5萬美元,都說明信托並沒有成立,或者獨立性方面存在巨大的問題足以擊穿該信托。
還有另壹種風險,在國內也特別常見,名為“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實際卻是資管產品,並非信托。資管產品與銀行的理財產品並沒有本質差異,以資產保值增值為目的,沒有任何風險隔離功能。
這種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的出現,有兩方面原因。壹種是由於2013年以前,私募並未取得合法身份,要發行合法合規的理財產品,需要借助信托的通道,所以出現了很多“信托X號”的產品。另壹種是本身經營資產管理業務的信托投資公司,對兩個以上客戶發行的“集合資產信托計劃”。
這樣的案例不久前也出現過。
2024年底,南通法院作出壹個執行裁定,扣劃了某富豪崔某名下的“委托第叁方保理的家族信托基金”4143萬元(崔某犯行賄、合同詐騙罪獲刑14年,需退賠約9452萬元),這筆信托基金被法院定性為“存款”。該家族信托大概率屬於上述“以私募基金為底層的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並不是真正的信托,本身不具備風險隔離功能。
除了這些失敗的案例,通過家族信托傳承財富的成功案例也非常多。家族信托發源於英國,在歐美國家已經盛行幾百年,相比於剛剛萌芽的國內,歐美國家對家族信托的運用更加熟稔,其中最經典的就是洛克菲勒家族。
財富傳承護城河:成功家族信托的構建法則
第壹代老洛克菲勒,在19世紀通過石油積累了巨額財富,至今已經傳承了150多年,富過了6代人,沒有爭家產、豪門內斗的狗血戲碼,而是壹直延續著家族神話。
洛克菲勒曾說過壹句話,成功的關鍵是“名下不擁有財產,卻控制壹切”。家族信托就是這樣壹種設計,核心在於控制權與受益權的分離,不擁有控制權卻享有受益權,以及將這種傳承機制制度化。
洛克菲勒公司創建於1870 年,拾贰年後老洛克菲勒先生就成立了家族辦公室。洛克菲勒的家族辦公室不僅管理資產,更制定“家族憲法”,規范成員行為准則、接班人培養機制。
洛克菲勒家族信托也是在家族辦公室的建議下設立的。信托資產主要是老洛克菲勒留下的超過1億美元的石油股票,委托人是小洛克菲勒,受益人是他的妻子、子女和孫輩,壹份信托對應壹個受益人。如果受益人去世,本金會自動傳給受益人的子女。
該家族信托規定,受益人在30歲之前只能拿到分紅和收益,不能動用本金。30歲之後可以動用本金,但要征求信托委員會同意。小洛克菲勒的妻子和女兒,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能動用信托的本金,只能拿到收益。這樣也就防范了婚變風險,防止家族資產落到“外人”手裡。
隨著美國遺產稅和饋贈稅制度的相繼完善,家族信托還為洛克菲勒家族避免了高額的遺產稅。
西方家族信托的另壹個經典案例是默多克,但這個故事就沒有洛克菲勒家族這麼美好了。
2013年與鄧文迪離婚時,默多克緊急修改信托條款,將子女的“投票權委托”給默多克本人,防止前妻通過子女影響新聞集團控制權。默多克通過家族信托設計,使得自己雖然經歷了肆次婚姻,財富卻沒有大幅縮水,但仍然不可避免因為繼承問題與子女們對簿公堂。
2020年,默多克又因長子與次子在公司戰略上的分歧,再次調整受益權分配規則。2024年,默多克又不得不因為同樣的問題與叁個子女對簿公堂。默多克希望修改家族信托,將自己媒體帝國的控制權交給長子繼承,而不是肆個子女平分。這壹修改請求被駁回。-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