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19 | News by: 经济观察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上述种种筹备,都是为了拼杀流量、大量获客。
“19.9元抵扣1000元服务费!不委托全额退款!”——直播间的标语牌不是摆设,而是精密计算的漏斗第一层。于先生介绍,用“低价咨询”过滤掉犹豫者,再用“执行保障”锁定目标客户。
抖音直播间内,当河南一位网友连麦律师时,于先生立刻在幕后示意律师切入“三层话术”。
第一层是“制造焦虑”:“您这案子在本地律所拖三年?再拖债务人就把股权转移了。”
第二层是展示专业:“我们能通过穿透调查追查他女儿公司的流水。”
第三层是降低门槛:“前期只收3%,回款后再付10%。”
“三板斧”下来,不到20分钟,已经有十几名网友在线付款拍单。直播律师再三感谢家人们的信任,“请您放心拍”。律师语音刚落,未露脸的团队其他人,踩点烘托气氛,大声重复:“放心拍。”
在未参透“流量绞肉机”里的生存法则前,于先生曾被上级领导拍过一次桌子。领导让他看一组数据:另一家律所单月抖音营收破百万元,远超自己所在的律所业绩。这家同行律所,靠的是早7点到晚11点的“马拉松”式直播。
于先生连夜调整策略,完整照搬同行律所“免费咨询”的由头,但限制每天20名(实际放出5个名额);复制其他律所“19.9元抵1000元”的模式,转化率上涨30%;新增“反催收免疫课”,把败诉案例包装成教学素材——这招让投诉维权率下降至7%。
深夜看着后台数据,于先生也会自问:是不是真的被流量裹挟了?但下一秒,直播间的新标语令他眼前一亮:“家人们!别等血汗钱打水漂!”在线人数很快冲到1.4万。
小陈问:“要切催泪背景音乐吗?”
于先生示意上法槌音效。因为他觉得,恐惧比同情更赚钱。
讨债流水线
整套直播流程下来,直播间的咨询者越来越多,根据于先生的经验,该场直播中,约60%的咨询者会预约线下洽谈。
等到面谈时,会由专门负责“面聊一条龙”的律所团队来接手。
真正的“筛选”在签约时才启动,无财产线索的案子会被直接拒收,避免陷入执行泥潭。
在又一次的律所总结会上,小秦学到了“新玩法”,那便是已经初具规模的“讨债流水线”作业。
律所的前辈向小秦解释,可以把业务拆解成“工业流水线”,前端由直播团队负责引流,靠情感故事等切片短视频投流,单条制作成本控制在500元以内。
中台则由人工智能“套电机器人”自动回复私信,按欠款金额给客户贴标签,涉诉5万元以下推“非诉套餐”,50万元以上启动VIP服务。
后端由律所内律师跟上,年轻律师月均处理80起案子,核心工作包括批量撰写格式化诉状等。
上述惩戒委员会的委员也发现了这类网推律所的“讨债生意经”,逻辑在于分层“收割”,小标案件是真正的利润奶牛。先以一些网推律所推出的29.9元套餐为例,成本接近于零,年轻律师用模板1小时处理10单。
随后,再用深度执行来加戏,对5万元以上的案件,必追加“财产穿透调查费”(如赵胜华案中的5.8万元)。
此外,还可通过风险转嫁条款,埋下“债务人无财产则前期费不退”的隐蔽内容。
从2024年至今,小秦所在的律所,已经靠上述模式营收接近千万元,但真正进入执行阶段的案件不足20%。
他甄别发现,直播间宣称的“含金量30页方案”,成本打印费为6.2元,律师审签耗时约3分钟,靠着“29.9元走非诉”的吆喝,这类小标案件每月贡献超过律所五成以上的营收。
以上,便是“29.9元套餐”的赚钱关键所在。
经济观察报联系多家律所后获悉,已有律所开发出“反催收免疫系统”。当客户质疑效果时,客服会立即推送“防反催收指南”课程,把败诉案例包装成“对方太狡猾”的教学素材。
行业的异化
像赵胜华这样具有“讨债”需求的人很多,他们成为个别网推律所的目标客户。-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