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9 | 來源: 餐飲老板內參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香港 | 字體: 小 中 大
到山姆等地買買買後,少不了來壹頓大餐。壹大波香港人把消費力最猛的周末,都留給了內地。
因為這裡有更豐富的美食,同時性價比還更高,服務還更好。
香港餐飲企業譚仔國際2024年財報就提到:“北上旅游愈發便捷,加之內地餐飲價格優勢明顯,吸引越來越多港人跨城消費。”
此前,深圳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發布的“深港兩地消費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港人消費的行業中,餐飲消費占比達九成以上。報告提到,物美價廉和豐富的產品種類、消費便利是吸引大量香港消費者來深圳消費的主要原因。
卓越商業旗下壹大型購物中心項目負責人在接受“財新”采訪時表示,北上消費的香港人目標明確,追求“吃喝玩帶”。餐飲方面,港人講求的是新鮮、便宜又服務好,炭燒、烤肉、火鍋都是他們必打卡的店鋪。
澳門同樣也有“北上消費”的風潮。
有居民表示:在澳用膳消費性價比不高,以快餐店為例,壹個普通套餐40元起跳,食物份量更不斷縮水。北上用餐花費金額較多,因可選擇性多,且價格便宜、服務好。以韓式燒肉餐廳為例,人均花費僅百多元,但用餐環境、員工服務、食品質量和價格均遠勝澳門。
可見,內地餐飲給港澳等地餐飲帶來的沖擊,並非只是出海浪潮下的“品牌出海”,很大壹部分原因也是港澳居民主動選擇奔向內地消費。而從“港澳人北上”,到內地餐飲出海,又形成了新的循環,消費者對內地餐飲品牌的認知度越高,也越容易在當地選擇消費內地餐飲品牌。
小結
引發今年香港餐飲“結業大潮”的背後,是多重原因的交織。除了港人北上,內地品牌湧入等原因,還疊加了本土消費力下滑,租金及人力成本高企等綜合原因。
歸根究底,消費者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更豐富的產品、更優質的服務、更高的性價比等,這些港人選擇內地品牌的原因,則反映了消費者真實的需求。而這場洗牌或許也在倒逼香港餐飲突破 “老化陷阱”,探索更符合當下消費需求的新路徑。
而內地餐飲出海,也仍存在挑戰。有的品牌找到了新增長路徑,有的品牌則無力承受高企的房租、人力等成本選擇撤回。而這個“出海”與“洗牌”交織的餐飲故事,仍在進行中。-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