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9 | 來源: BBC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台灣將到來的罷免選舉選情升溫。
藍綠“拼動員”的考量
台灣立法院自2024年大選後呈現“朝小野大”的局面,兩大在野黨國民黨、民眾黨聯手推出多項法案引發部分民怨,朝野在國會高度沖突對立,公民團體自主發起罷免行動。
值得關注的是,這場罷免選舉被認為可能使台灣立法院的政黨版圖重新洗牌。
目前立院最大黨國民黨共有52席立委,民進黨51席,2席無黨籍立委屬泛藍陣營,若有“六名”藍營立委在罷免、補選過程中,被綠營立委取代,民進黨就能取得單獨過半的57席,擺脫“朝小野大”困境,使民進黨重回“完全執政”。
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向BBC中文表示,現階段無論罷免方或反罷免方,都正在積極動員支持者出門投票。
蔡榮祥透過整理2024年立委選舉得票數及罷免門檻等數據,預估有八名立委“被罷免的機會較大”。
他解釋,罷免選舉只有“同意罷免”和“不同意罷免”兩種選項,這些當初因綠營分裂或無黨籍分票才當選的藍營立委,選情“相對最危險”,只要偏向綠營的支持者被整合、大量參與投票,通過罷免的機會就相對較高。
“藍綠基本盤接近的地方,國民黨沒有動員壹定比例,也有可能會被罷掉,這次是‘熱戰’,最終要看兩方動員對決狀況。”
台灣罷免選舉的正反兩方正積極動員選民。
“仇恨值”的影響
罷免選舉是投“仇恨票”,因此“仇恨值”較高的立委是這次的重點。
政大學者蕭怡靖說,這些立委在媒體曝光度高,由於立法院堅持黨團立場、時有爭議發言,而激起公民團體或民進黨陣營的反感。
專家觀察,黨團總召花蓮縣立委傅崐萁、台北市立委徐巧芯和王鴻薇等,都是在網絡上負面聲量高、仇恨值高的立委。其中,傅崐萁、王鴻薇因為立場親中,在公民團體定調罷免為“抗中保台”的論述下,特別成為目標。-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