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9 | 來源: 國是直通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但只有當市場預期穩定、價格不再大起大落,消費者才會重新有信心買車。這次推出的措施,其實就是通過短期的陣痛,來換取行業長期的健康發展。”楊悅卿說。
行業集中度還會提高
汽車行業的價格戰亂象,實際上暴露出行業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即:產品同質化嚴重,車企不得不通過價格手段進行低維度的競爭。這種同質化競爭不僅加劇了價格戰,也在侵蝕中國汽車市場的健康。
專家認為,只有通過市場化淘汰與政策引導相結合,推動行業內部集中度增強,才能打破這壹循環。用賬期監測等手段對年銷量較弱、產能落後的車企建立退出機制,提升資源向頭部企業的集中化。
張翔直言,價格戰的背後,實質上反映出中國汽車行業集中度偏低的現實。目前中國汽車企業數量超過100家,而歐美、日本等發達汽車市場的車企數量通常不超過10家。要推動中國汽車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高行業集中度已成為當務之急。
比如,對年銷量低於1萬輛或2萬輛的企業,應該設定壹個過渡期限,如果在規定時間內仍無法提升銷量,就應主動退出市場,或通過並購等方式退出競爭。
在楊悅卿看來,提高行業集中度的過程注定伴隨陣痛,未來勢必會有壹批車企退市或被吞並。但這不是行業衰退的信號,而是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
隨著行業內部資源的優化配置、企業加速向頭部集中,以及市場自我修復與政策引導的雙重推動,車企間的競爭將逐步從“卷低價”轉向“卷價值”,重心回歸到技術創新與用戶體驗。消費者也將從“為低價買單”轉變為“為價值付費”,價格戰的硝煙終將散去,中國汽車產業才能在全球市場中行穩致遠。-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