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9 | 來源: 商業弧光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不同餐飲品類在這場外賣大戰中呈現出明顯分化:飲品受益顯著,正餐影響有限。 飲品行業(茶飲、咖啡)短期利好與長期風險並存。核心受益的原因是:飲品門店因客群基數大、可搭配小食湊單,成為外賣大戰的主要受益者,客戶量顯著增加。
潛在風險在於,我個人感覺就如果外賣大戰壹直這樣持續,今年飲品的淘汰率會比較高。中小商家可能因庫存管理能力不足(原料供不應求)、人力成本高企(需增聘員工)、利潤微薄而被迫退出市場。
其實現在很多門店都在增加人手。我們咖啡門店的貨的周轉速度也比以前快很多,現在它整個原料的供應,這段時間都屬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進貨的頻率都非常高,所以對門店老板的庫存管理要求也很高。比如說他以前可能是兼職開店,沒有那麼多新思想,每天去盤貨。但是因為單量很高,所以需要時刻關注物流的速度,關注這個活動是否會售罄。
最近我也觀察到,有壹些飲品同行會在高峰期關店,進貨的頻率趕不上會斷貨。有的人會覺得毛利不高,還要增加人手去補充人工成本,算了壹下,利潤不高,可能就會關店了。所以我覺得外賣大戰是加速了優勝劣汰的過程。所以今年應該到下半年,整個咖啡和飲品這個行業的淘汰率應該會蠻高的。現在的狀態是如果想好好做,你肯定要投入非常多的精力。有的人在這個狀況下又沒有賺到足夠多的錢,可能就會倒閉。
而正餐品類因客單價高、依賴堂食體驗、湊單靈活性低等特點,未從外賣大戰中獲得顯著收益,訂單與利潤均無明顯增長。
我對大戰周期的預測是,大概率在夏季結束,最多持續至 9 月,難以長期維系。原因壹是平台成本壓力:餓了麼的高強度補貼對平台而言是虧本生意,美團也更傾向於 “經濟性策略”,最終需以集團盈利為目標。其次,騎手成本不可持續:當前騎手的高收入是短期補貼結果,平台後續將通過優化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叁,需求季節性下滑:10 月後氣溫下降、疊加長假影響,外賣整體需求與客單價會自然回落。
整體來看,我認為,外賣大戰加速了餐飲行業的 “優勝劣汰”—— 對具備供應鏈能力、庫存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的品牌是擴張機遇,而對中小商家則是生存考驗。
“我們開館子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湊平台的訂單量KPI”
張新,37歲,內蒙古鄂爾多斯市 某中式快餐店老板,開店6年
我是壹家開在寫字樓附近的中式快餐店老板,主要做蓋澆飯、面食等簡餐,已經做外賣伍年左右了。目前美團、餓了麼、抖音都在合作,畢竟現在顧客分散在不同平台,少壹個就可能丟生意。我這樣的小館子在此次外賣大戰中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先說經營策略的調整。最明顯的是需要給不同平台做“差異化套餐”。比如抖音用戶似乎更愛湊單,我就推了“2人拼團減8元”的套餐,分量比單點多壹點;美團和餓了麼老客多,就主打“滿30減10”的常規滿減,再搭配“加1元換購鹵蛋”的小優惠。效果最明顯的是抖音的套餐,上線後半個月就帶起來20%的新客,但最無奈的是得雇個兼職專門盯平台後台——叁個平台的活動規則、出餐提醒、客服消息都不壹樣,有時候忙起來顧此失彼,就怕漏看了哪個平台的投訴,被扣分罰款。
成本壓力上,最近印象最深的是某平台的“夏日狂歡”活動。平台要求商家必須參加“滿50減20”,還得疊加平台補貼的5元券,相當於實際滿50減25。我算了下,壹份蓋澆飯成本大概是售價的40%,加上8%的傭金,這麼減下來幾乎不賺錢。但平台說“不參加就降流量權重”,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上。結果那周訂單量漲了30%,但算下來比平時少賺了近千塊,還累得後廚師傅天天加班,最後活動結束趕緊把套餐價格悄悄漲了2元,又被平台提示“價格波動異常”,真是兩頭為難。
訂單量和顧客質量方面差異挺明顯的。美團和餓了麼的訂單相對穩定,老客多,復購率能到30%,差評也少,大多是催單或者少放辣這種小問題;抖音訂單量忽高忽低,有時候壹條短視頻火了,中午突然湧來幾拾單,後廚根本忙不過來,差評裡“超時”“漏送配菜”的比例特別高。而且感覺抖音的流量越來越貴了,之前發個門店視頻能有幾千播放量,現在投50塊推廣費才有幾百個曝光,算下來獲客成本比美團高了壹倍多。
配送環節最頭疼的是抖音的“自配送+平台配送”混合模式。有次下雨,平台配送員不夠,好幾單超時40多分鍾,顧客催單時我聯系配送員,對方說“單子太多,顧不上”,聯系平台客服,回復是“非專屬配送員,平台只能協調”。最後那幾單顧客全給了差評,平台還扣了我店鋪5分,理由是“服務體驗不佳”。相比之下,美團和餓了麼的專送團隊更規范,超時了會提前打電話溝通,平台也會給顧客發補償券,商家這邊至少不會被直接扣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