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9 | 来源: 联合早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中美博弈 | 字体: 小 中 大
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令两国高校间合作如履薄冰。过去一年,至少有八所中美合办的大学院校终止合作或停止招生。从过去大量涌现到如今密集关闭,中美合作办学之路为何越走越窄,对在校学生和两国关系又带来什么影响?
高考成绩出炉后,18岁的上海考生陆宇(化名)在社交媒体小红书上发贴文,征询报考上海交通大学密歇根学院的建议。但他收到最多的评论是:上交密院不是没了吗?
在中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平台网站上,上交密院的信息页面显示,这所中美合办院校的许可证有效期已从2027年延至2033年底,但当前状态为“停止招生”。
《联合早报》梳理教育部今年5月更新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名单发现,包括上交密院在内,过去一年至少有八所中美合办院校终止合作或停止招生,占登记在册的41所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美合办学院的20%。
这八所院校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以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专业为主,不少中国合作方大学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或是因合作成果引发美国政府关注。
去年9月,美国众议院中共问题特设委员会公布一份长达113页的报告,点名批评多家中美合办院校,指这些合作项目将美国关键技术和专业知识转移到中国,用于为中国培养人才、推动中国科技进步。
当月,乔治亚理工学院和伯克利大学分别宣布退出与天津大学和清华大学合办的项目。
今年1月,密歇根大学(也称密歇根大学)宣布终止与上海交大近20年的合作办学。到了5月,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在教育部监管网站的页面也显示“停止招生”。
至此,被外界视为中美高校合作办学项目中强强联手的“五朵金花”,只剩下浙江大学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的联合学院。然而,这所学院上个月也宣布停招计算机、动力工程和机械等多个热门理工科专业。
就连一些知名度较低的合办院校,也没能避开政治压力。中共问题特设委员会主席穆勒纳(John Moolenaar)和众议院教育与劳动力委员会主席沃尔伯格(Tim Walberg),今年2月再向部分美国大学发函,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要求它们终止与中国大学合作。
沃尔伯格今年3月在个人网站发文称,奥克兰大学已承诺退出与郑州轻工业大学的合作项目。5月28日,东密歇根大学宣布结束与两所广西高校——广西大学和北部湾大学的合作。
美国大学退出合作后,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专业被并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数据与信息研究院;上交密院今年改用“浦江国际学院”名义招生;四川大学据报正与美国罗格斯大学商谈合作。
(制图/李利群)
相比之下,美国合作方为私立大学、人文学科比重较高的上海纽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目前仍在正常运作,但它们的前路也不平坦。
据杜克大学校报报道,昆山杜克大学合约将于2028年到期,但杜克校方尚未公开表态是否续约。今年5月,穆勒纳和沃尔伯格指控昆山杜克大学推动中国军事和科技发展,危害美国国家安全。
同一时期,佛罗里达州参议员斯科特提出一项法案,限制联邦政府向与特定中国大学有关联的美国大学拨款,以防范“间谍活动和知识产权盗窃”。这项法案已在众议院通过。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历史学教授兼人文学院副院长陈勇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高等教育领域成为近年来中美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节点,“这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随中美科技战持续升温 学术教育领域加速脱钩
中美合办学院的发展历程,正是过去20年来两国关系变化的缩影。-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