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19 | News by: 联合早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中美博弈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在教学模式上,中外合办院校和中国大学也有明显差异。曾任教于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学者姚树洁受访时介绍,合办院校的外国教师更多、课程设置相对精简,学生在支配时间方面有更大自主权。
唐颖也说,比起普通中国大学模式化的背书和考试,川大匹院提供更多实践课程,考核形式也更多元化,能学到更多东西。此外,纯英语教学模式也为日后出国打下更好基础。
不存在“学位烂尾”风险 但赴美深造变得更困难
不过,美国政府今年来一再威胁将撤销中国留学生签证,加上美国大学纷纷退出合作办学,令打算或已经通过合办项目赴美的中国学生倍感不安。
上交密院数据显示,2024届本科毕业生中有87.4%出国深造;出国的174人中,多达153人选择前往美国。
陶佳佳说,学院和20多所全球大学都有合作,但与密大合作最紧密,两校学分可以直接转换。随着密大退出合作,学院也改名“浦江国际学院”,后续招生可能受影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受访时指出,通过中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进入中外合办学院的学生,即便合作项目中止,也会拿到国内大学文凭,不存在“学位烂尾”风险。但未来若想通过这类项目赴美深造,会变得更困难。
姚树洁分析,过去中国大学和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对外合作借鉴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水平。如今中国高等教育竞争力大幅提升,和国外大学差距日渐缩小,“中外合办院校的吸引力没有过去那么大,但它仍为有需求的中产家庭提供多一种选择。”
高三毕业生陆宇(化名)本月刚被改名后的上交密院录取。他受访时说,报考密院主要是看中能以较低分数进入上交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圆一个上海学生的“复交”(复旦大学和上交)梦。
陆宇听学长说,上交与密大仍有合作,只是项目换了个名字;即便不能去美国,还可以申请其他国家大学。但他坦言:“受形势影响,到底出不出国,去哪里,感觉都不是现在能决定的。”
重心转向中东欧与东南亚 中国积极与他国合作办学
尽管与美国合作受阻,中国依然积极推行中外合作办学,但将合作重心转向中东欧与东南亚区域。
据统计,今年5月更新的中外合作办学名单中,新增44个合作办学机构和69个合作办学项目。新增合作对象以马来西亚、匈牙利、波兰、俄罗斯等对华友好国家为主,数据科学、人工智能、软件工程、信息管理等专业成为热门合作方向。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前年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推出联授博士项目后,今年又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在工程、计算机和社会科学等领域启动联授博士招生,毕业生将获得两校共同授予的博士学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受访时指出,鉴于中美合作不确定性增多,更多中国学校会转向与其他大学合作,这也顺应当下出国留学的多元化趋势。“以前多数学生都想去美国,现在更多人会考虑加拿大、欧洲、日韩或东南亚国家。”-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