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0 | 来源: 九派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苏超也成了城市文化的大型解压装置。常州恐龙园卖萝卜干套餐,盐城送鸡蛋饼,苏州球迷动辄挤爆体育场,连外地游客都来打卡“没有机场”的足球圣地。
7月5日,苏超南京队对苏州队的比赛观众达6万多人,刷新了中国业余赛事观赛人次纪录。苏超的热浪攀上了顶峰。
【2】聚是苏大强,散是满天星
很难说清“苏超”是哪一刻火起来的。
开幕哨声是5月10日吹响的。起初,这项赛事观众寥寥,揭幕战现场勉强来了几千人。
转折发生在5月28日,南京发布以一篇《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为导火索,把江苏人的地域梗包装成了联赛的灵魂。一句“谁赢谁当省会”点燃了赛场外的战火,被评价为“用自黑凝聚共识”。
苏州喊“GDP第一是真大哥”,南京回应“有机场再来叫板”;扬州说“唐诗三百首没你名”,泰州挨了一记文化暴击;南京和南通为了谁是“真南哥”争得面红耳赤;无锡输了球,网友调侃“糖没放够,导致低血糖”;常州更惨,输一场就被拆一次笔画,从“常”踢到“吊”,再踢成“巾”,最后只剩“丨”。
球场成了脱口秀舞台。镇江市最有名的特产是陈醋,0比4输给淮安后,镇江网友称,“即日起对出口到淮安的陈醋实行100%的关税”,淮安网友嘲讽,“海内存知己,天涯4比0”。
前三轮比赛积分排名倒数的分别是苏州、无锡和常州,经济发达的太湖三霸,被嘲为“太湖三傻”。常州人高喊“赢下南京,重夺笔画”,南京和无锡打响了南京盐水鸭与无锡水蜜桃的对决,“赢了盐水鸭加糖,输了水蜜桃加盐”。苏州队请来了足球巨星贝克汉姆,教他用苏州话说“苏州加油”。
有网友调侃:“这绝对是世界上最纯粹的足球比赛,没有假球和内幕,全是城市之间的恩怨情仇。”
没有谁真的在意进球多漂亮、防守多好。更多人是在意,看台上的横幅又写了什么好笑的话,政务微博今天又互怼到哪句,常州的笔画还剩几笔,“南哥”的称号今天归谁。
你永远无法预测下一个热梗会在哪儿冒出来,也猜不到谁是主角。
常州球迷会身穿红色助威服为球队呐喊。图/VCG
球迷冯先生告诉记者,苏超竞技水平比职业联赛低,但是城市归属感强。一些“梗”展现了与城市的空间、历史、美食息息相关的部分。
常州笔画保卫战勾连起了常州变吊州的故事。过去,常州北站站名灯光标识因老化、高温等问题常出故障,部首熄灭,仅剩“吊”字,看上去就是吊州北站。
南京嘲讽苏州“梅友机场”,是因为苏州GDP排名前列,却长期没有建民用机场。南通球迷因足球队五连胜喊话南京“让出南哥称号”,背后是南通2024年GDP达1.24万亿元的底气。
但无论如何,苏超把足球带回了人群,把比赛送上了地铁屏,把常州人的倔强、盐城人的自嘲、南通人的野心,全都熬进了这锅热乎的“江苏乱炖”。
【3】足球生根于日常
7月初,江苏省统计局发布了一项数据:95.2%的江苏居民表示知晓“苏超”,58.5%的关注者是因为网络热点而被吸引——其中八成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球迷。
观众中有白领、学生、农民、家庭主妇、退休人员等各类群体。他们中许多人分不清越位和角球的区别,也未曾完整看过一场中超,但如今却能在家门口为一场业余赛事的胜负拍案叫绝。他们把苏超当成地方性的节庆,一场属于城市的嘉年华。
有网友说,苏超的意义不在于它能不能培养出球星,而是它让人相信:足球更应该生根于日常——在人声鼎沸的街头、在烧烤烟火的余温里、在孩子课间奔跑的小操场上。苏超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统统搬上了足球联赛的舞台。-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