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0 | 來源: 加美財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他表示自己的估算,基於世界黃金協會在季度數據中提及的“未報告采購”。協會使用公開數據、貿易統計和其他來源,提供各國央行未披露購金數據的估算。
“根據我的長期觀察,中國的黃金進口量遠高於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出售的私人市場黃金,”紐文赫伊斯說,“行業內部人士這些年來也向我透露了類似信息。”
他指出,英國有大量黃金運送到中國,“必然反映了人行的采購行為”,因為即便在上海黃金交易所金價低於倫敦價格的時候,這種出口仍保持高位。
在黃金交易方面,倫敦是全球最大的場外黃金交易中心,而中國(特別是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黃金消費市場之壹。當倫敦金價高於上海金價時,按理說私人企業不太可能以更高的價格從倫敦進口黃金到中國,因為這意味著倒貼虧本。
但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大量黃金依然從英國運往中國——這就引發了許多分析師的推測:這些進口可能不是由私人市場推動的,更可能是中國人民銀行等機構出於戰略目的進行的“暗中采購”。
紐文赫伊斯在2024年11月的文章中解釋說,當上海交易所的金價大幅低於倫敦時,私人部門並不會進口黃金到國內市場。銀行不可能在明知虧損的情況下將黃金運往上海出售。
早在2023年,他就在Gold Observer的文章中提出,中國可能正在秘密為央行儲備黃金。
Money Metals的格裡森指出,紐文赫伊斯揭示的壹項“最有說服力的間接證據”,就是在上海金價低於倫敦的時期,中國黃金進口量依然龐大。
“在這種情況下,當地市場黃金價格更低,黃金供應充足,不存在大規模進口的市場動因,”他說,“如果在那種環境下仍有大量400盎司金條從倫敦出口到中國,只能說明是出於戰略原因的機構采購。”
不論紐文赫伊斯的結論是否屬實,中國通過黃金建設央行儲備的興趣無可置疑。作為全球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和最大消費國之壹,中國在黃金市場的影響力同樣不可忽視。
加拿大多倫多道明證券的大宗商品策略主管巴特·梅萊克表示,中國增持黃金主要是為了分散3.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結構,其中黃金僅占6.7%。這樣做是為了“抵御美元購買力的持續下滑”,中國擔心美國37萬億美元的債務將“以不可持續的速度增長”。
因此,“保持購買力、降低制裁風險以及應對對美貿易減少”——在美國加征關稅的背景下,這些是中國希望減少對美元依賴的關鍵原因,梅萊克表示。
他還指出,黃金是壹種“沒有對手方風險、具備內在價值、同時也是自動對沖通脹的資產”。如今,全球各國央行的外匯儲備中約有20%是黃金,這是自布雷頓森林體系以來的最高比例。1944年簽署的布雷頓森林協定建立了以美元為核心的匯率體系,當時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外幣則掛鉤美元。
紐文赫伊斯表示,黃金是“唯壹可以取代美元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資產的資產”,部分原因是流動性強,且已有數千年作為儲備資產的歷史。
盡管如此,金價仍未能再創新高。2024年4月22日,最活躍的黃金期貨合約在紐約商品交易所盤中壹度升至每盎司3509.90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格裡森表示,美聯儲推遲降息決定正是“黃金調整壹年來巨大漲幅的契機”。
不過,他指出,貴金屬未來仍有上漲空間。
“除非出現戰爭升級等黑天鵝事件,否則,股市和債市走弱,或者美聯儲突然轉向鴿派,將是金價上漲的最可能催化劑,”格裡森說。他還表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任期可能已進入倒計時,“他對進壹步降息的反對立場也壹樣”。-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