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0 | 來源: 記憶承載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關注公眾號,西風的羅盤,方能閱讀正文《在時代的轉折點,我們來試著改變壹部分人的命運》
我那天在改變命運的第贰個話題裡,拿士兵突擊的成才舉了個例子。
有個讀者顯然是看過原著的,他留言說,其實成才算不上什麼稀缺的人才,包括劇中整體表現還在成才之上的伍六壹。
在原著中,腿瘸後,回老家擺攤修鞋去了。
他想聽我聊壹聊,那些沒有成才的,成才。
聊到才這個話題,我想寫壹個天才,姜文的電影,你行你上。
當然,姜文本人就是個天才,而且是少年得志那種,不過我今天聊的不是他。
你行你上這本電影的主人公,是著名的鋼琴家郎朗和他爸。寫的是朗朗這壹家子求學乃至最終成名的故事。
朗爸是個拉贰胡的,也算是音樂愛好者,很想讓孩子圓了他的音樂夢,湊巧,他兒子也的確表現出極強的鋼琴天賦。
在沈陽那地方,朗朗從小就是第壹,各種地方性的獎,拿大滿貫這種。
那麼為了不耽誤孩子進壹步提高,朗媽留在沈陽上班掙錢養全家,朗爸就帶著兒子奔赴北京求學,用電影中的說法,成了個吃軟飯的男人。
父子倆也會遇到挫折,遇到打擊,孩子想不開,爸爸也不勸,而是進壹步刺激孩子。
結果孩子差點跳樓。
其實挫折是難免的,因為在北京,全國的天才都聚壹塊了,教朗朗的教授也不認可他,覺得這孩子沒戲。
但是他們沒有放棄,繼續堅持,終於進了北京的音樂學校,然後就是全球巡回打比賽。
接連拿了叁肆個冠軍,這時候被華人圈裡的鋼琴大師看上,願意接納,培養,包裝朗朗。
可是朗爸的野心更大,想要兒子去白人世界闖蕩,要去美國頂流的音樂學府學鋼琴。
去了之後就深受打擊。人家告訴你,各種青少年組的比賽拿第壹,只是入學的門檻。
你壹兩首曲子彈了第壹,不等於你沒有彈錯,也許你只是比第贰名錯的音符少些。
接著就開始學院內部極其激烈的競爭,訓練朗朗,肆拾首曲子,壹個音符都不能彈錯。
等朗朗殺出重圍,在美國頂流音樂學府都被認為是天才少年,他終於迎來了合同,有經紀人願意簽他。
但簽了合同,兩年之內都等不到任何有價值的商業演出的機會。
這時候就面臨壹個尬尷的事實,院長告訴這對父子,你們又不是白人,也不是黑人,彈鋼琴本來就不被國外的觀眾所認可。
更重要的是,即便你是白人,是黑人,有你這種優秀的程度,想要出名,也要等到50歲以後。
又或者,你爹是億萬富翁,可以出錢試著捧你。
後來朗朗怎麼出名的呢?
電影當中,某壹次重要演出,世界頂流的鋼琴大師臨場生病,朗朗救場,壹舉成名。
再後面的故事不用拍我們也知道,朗朗不僅是華人鋼琴領域裡的傳奇,也是世界上現存的鋼琴大師裡面能夠排進前幾的存在。
這就跟劉翔是壹個道理。
在這個天才開局的故事裡,你可以看到,努力是最不值錢的。
努力不值錢不是它不重要,恰恰是因為大家默認,你壹定有。
這個家庭願意為了孩子學琴,辭職陪伴,傾家蕩產尋找名師,當然,前提是孩子也的確是個天才,而且極度勤奮。
劇中我們可以看到朗朗勤奮到偏執的地步,他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學琴,而且是那種投入的,狂熱的,全程心流狀態的,並不是不情不願的,磨洋工的,摸魚的。
這麼優秀的壹個孩子,他第贰個老師說他不適合學琴,有問題麼?
其實也沒有。
你站在音樂教授的角度,類似的天才見多了,勤奮到偏執的也見多了。
我看到電影裡演那壹段,就想到我的健身教練跟我講他的故事。
我聽過好幾個健身教練講故事,有男有女,有拳擊項目的,有體操項目的,有皮劃艇項目的,都是拿到過市冠軍這種級別成績的。
即便是這樣的,大部分的結局也無非是去健身房當教練,賣卡。哥,姐,續卡不?願不願請個健身私教?
基本都這個處境。
音樂教授每年教那麼多學生,個個都是天才,個個都很勤奮,能教成音樂老師就不錯了。
能夠像自己壹樣,再次成為音樂教授,已經是師門翹楚,得意門生。
這就是為什麼劇中的華人圈鋼琴大師反復勸朗爸現實點,他認為朗朗能接近自己的地位,已經是華人裡的奇跡。
至於要去混白人圈,殺到世界之巔,那是癡人說夢。
只不過朗爸堅持,硬是殺穿了這條路,但是我們也很清楚的看到,即便朗朗在美國頂流音樂學府征服了上上下下。他所要面臨的,也是長達兩年沒有商業演出機會的尷尬處境。
也就是說,你都優秀到令人發指了,所能換取的,也僅僅是壹個等風來的機會。
風不來,你等到50歲以後才成名,也很正常,中途等不急,人先瘋掉了也有。
或者,幹脆等到3,40歲,受不了轉行了,更是常見。
當然,這不是說朗朗前期的那壹切成就沒意義,那些很有意義。
沒有那些,風來了你也接不住,給你機會,你得中用。
你不知道機會什麼時候來,所以你先得中用,中用之後,才是漫長的等待與內心的煎熬。
朗朗是壹個經典的天才故事,人天才,運氣也給力,他真的在某個分支領域,比如鋼琴領域,站在了世界之巔,不是華人之巔,是世界之巔。
大部分沒有那麼好運氣的天才,包括絕大部分的人才,都是站不到這麼高的。
俗稱你沒法通關,你拿不到最終的獎勵,你只能拿到階段性的獎勵。
所以我前面舉了兩個健身房教練的例子。
這樣的階段性的人才是很多很多的,比如你考個很好的大學,你會在校園裡見到很多所謂的麒麟兒。
就是在他們老家,在縣裡,在市裡,甚至在省裡是狀元,但是在大學裡就泯然眾人矣。
學生會主席就壹個,也許進來前都是學霸,但不可能人人都做校園風雲人物。
大多數學霸畢業後,也就是繼續讀研,讀博,等工作後,你還是得從壹個普通的比如大廠碼農幹起。
等你參加工作就會發現,別說清北交浙復的會被安排去接電話;哪怕哈耶普斯麻的,工作壹兩年都接觸不到核心模塊,也實屬平常。
這個時候那句玩笑話,所謂普金來了也得敬酒就上演了,你不能覺得你很優秀。
因為人人都優秀。
當所有人都是青銅聖斗士的時候,青銅就什麼也不意味著了。
聖斗士也得拎包,也得斟酒,也得堵大佬辦公室門口,就為了某次只有5分鍾的對話,提前排練了壹周。
即便你混出頭了,你多次先登,斬將,奪旗,你成為最年輕的高管,你想要從高級打工人完成向資方的鯉魚壹躍,也是非常難的。
等你把前面那些都過伍關斬六將,壹路殺穿,你開始創業的時候,你在市場裡打探壹圈就會發現,公司開張就敢以上市為目標的創業團隊,幾乎沒有壹家是沒有背景的。
明白這句話麼?前面那些先登,斬將,奪旗都只是入場券。
等你做了妖精,會發現,到處都是菩薩的坐騎,老君的童子,要優秀有優秀,要背景有背景。
反倒是只有優秀的創業者,那是第壹集領盒飯的白骨精。
這個時候你就會明白,這個世界本就是按照稀缺性在運行。
要拼優秀,也要拼背景,更要拼運氣。
絕大部分足夠優秀,各方面條件也足夠好的人,都不可能敲鍾,或者像朗朗那樣站在世界之巔。
都只能拿壹個階段性的成果,中途被趕出場。
所以,還有人覺得我在那天的改變命運話題裡拿來打比方的成才,是什麼天才麼?
不,他遠遠談不上。甚至連個初級人才,他都很勉強。
成才的狙擊連袁朗都比不上,要知道袁朗並不是王牌狙擊手,他的優秀體現在綜合素質,他是老A的隊長。
也就是說,袁朗這個專業選手,隨便拿了身上的壹項技能就開始吊打成才。
而在特種兵這個賽道裡,袁朗難道是世界第壹麼?遠遠不是。
所以我那天才選擇成才這麼壹個小角色,而且把他比作小鎮做題家。
因為他足夠接地氣。
他也無非就是勤奮了點,專注了點,願意為了等壹個目標趴草叢裡兩天兩夜,願意吃老鼠肉把屎拉褲襠裡。
我還只有30多歲的時候,就流行壹句話,那就是如果連壹次上市都趕不上,你咋可能靠自己在壹線城市買房呢?
要知道當時是拾幾年前了,那時候房價還相對低,已經是這樣了。
我講這番話的意思就是說,其實成才的那種努力和付出,根本就不算個啥,甚至連個入場券都談不上。
如果你連這種程度的努力都不願意有,那我倒覺得壹路上拒絕朗朗的那些個壞人教授們的話沒錯:
你不適合XXX.......
俗稱能改變命運的人,壹定是內心深處時刻在燃燒,無比渴望改變命運的人。
關注公眾號,西風的羅盤,方能閱讀正文《在時代的轉折點,我們來試著改變壹部分人的命運》-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