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2 | 來源: 刺蝟公社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俄羅斯 | 字體: 小 中 大
當俄羅斯娜娜成為Lady娜娜。
文|陳首丞
編|陳梅希
猝不及防地,那藝娜出圈了。
壹個互聯網廣為流傳的短視頻中,台下觀眾在壹聲又壹聲地高呼“退票”,而那藝娜卻處變不驚,幾聲“退票”後,她穩穩地唱出那首成名曲《愛如火》的前幾句,並引得台下從集體要求退票到集體大合唱。
這個場景幾乎濃縮了那藝娜的成名史——作為丑角在互聯網出道,突然攜帶網絡神曲《愛如火》轉型,到最後開始收獲不少真情實感的追捧。
壹個足以說明娜娜火了的證據是,她的演唱會門票開始吸引黃牛的注意,原本99元隨意購買的門票,在贰手平台卻被標注上了260-350不等的價格。此外,那藝娜還拿到了好望水的官宣代言,獲得了此前龔琳娜的同等待遇。
看起來,沒有人真正在乎她“假裝俄羅斯人”的黑歷史,現在破繭重生的是Lady娜娜。
質疑聲永不停歇,但巧妙的是,“質疑”或許正是那藝娜能夠出圈的原因。
58歲那藝娜,重新出圈
那藝娜已經不是第壹次成名,在線下巡演爆火之前,她的《愛如火》早就先她壹步紅遍大江南北。
彼時,這首膾炙人口的口水歌儼然有新壹代網絡神曲的風范。論火爆,它在多個音樂平台榜單登頂甚至霸榜;論流行,它成為游戲《蛋仔派對》玩家的御用剪輯配樂;論主流認可,它被龔琳娜改編,登上了“浪姐”的舞台。
與此刻不同的是,《愛如火》在當時很火,那藝娜在當時卻未必。我們能輕易找出壹個在KTV唱“心在跳,是愛情如烈火”的人,卻很難找到壹個知道那藝娜是誰的人——除了在網上找樂子的抽象玩家和壹部分偏愛她的性少數群體。
而再往前壹步,你會發現那藝娜的粉絲群體並非壹成不變。在她54歲剛從互聯網出道的時候,她的主要創作內容是用特效假裝俄羅斯人對口型唱歌,而主要粉絲群體是對此信以為真的中老年群體,主要收入則來自櫥窗裡售賣的發貨自湖北的俄羅斯特產。
從中老年人idol到抽象和性少數群體icon,再到更加淡化粉絲特點的大眾網紅,這裡的每壹步對於普通網紅/明星來說或許都是壹個定局,但那藝娜卻連跳叁級,她是怎麼做到的?
答案並不復雜,她只是壹個順勢而為的人。
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在中老年群體中,拍抖音對口型唱歌其實是壹個相當普遍的創作內容。短視頻應用發展早期,諸如小咖秀/美拍這樣的短視頻應用,更是充滿了大量對口型作品。原因很簡單,早期根本沒有專業創作內容的短視頻創作者,不少普通人都是在憑直覺“玩短視頻”。
對於中老年群體以及當時剛出道的那藝娜來說,這是壹個初入互聯網時下意識的選擇。他們不會意識到這是壹個“侵犯版權”的行為,在沒有粉絲的時候,自然也沒有所謂的利益沖突。
直到那藝娜憑借著俄羅斯特效和對口型唱歌悄然間擊中了普通中老年群體心中的樸素情感,迅速積累起200萬粉絲,並因此進入公眾視野,原有的防線被擊碎了。陡然間,那藝娜變成了“詐騙中老年人”“兜售愛國情懷”的滑稽人物。事件以賬號被封鎖、她暫時從互聯網銷聲匿跡告終。
下次她卷土重來的時候,先是改名“大中國娜娜”,試圖重新挽回中老年粉絲的心。而後,壹代神曲《愛如火》出現,徹底改變了她的粉絲結構。
對於突然出現的抽象樂子人,那藝娜是不理解的。她將那些在她評論區中開玩笑的人通通稱為黑粉,並大施拉黑之大棒。
但正如每壹個被流量規訓的抽象網紅壹樣,她逐漸發現評論區中的壹切都可以成為流量的助力,她開始常常使用“玩梗”這個詞語來內化那些曾經不理解的言語——包括評論區對她和經紀人張兵關系的“造謠”、對她歌曲名字的戲仿等等。
她最終成為了網友們的完美工具人。
完美工具人的閃耀時刻
粉絲群體的變遷,對那藝娜來說是壹個艱難的過程。本身作為中老年人的那藝娜,能夠和自己曾經的中老年粉絲群體完美對話。在互聯網上,他們能夠使用彼此熟悉的語言交流,盡管這些語言當中充滿了錯別字和不明所以的表情包。
如今,她被迫進入自己曾經不熟悉的領域,重新學習如何與比自己小30多歲的年輕人交流,還要內化那些並不具備真正惡意,但是表面上看起來夾槍帶棒的話語。
沒有人會壹直接受這些,除非有利可圖。
粉絲群體的變遷實際上極大程度地增加了那藝娜的商業價值——年輕人的消費意願更高、交流欲望更強烈,且熱衷於參加造“神”運動。
實際上,在最近壹年的全國巡演之前,那藝娜早就憑借其獨特的個人定位周游於北上廣深各大主題酒吧,通過扮演成“變裝皇後”的形式贏得全場壹片歡呼。在舞台上,嗓音並不具備獨特優勢的那藝娜甚至不用親自開嗓,她壹起頭,全場就開始大合唱,瞬間淹沒她的聲音。
《愛如火》爆紅之後,她的幕後團隊又接連為她打造了多首歌曲,諸如《愛如火》姊妹篇《恨如冰》、《誰能給我愛》《傷心笨女人》等等。盡管沒有壹首能夠像《愛如火》壹樣紅遍大江南北,但曲庫的豐富,讓擁有不止壹首原創歌曲的那藝娜具備了開全國巡演的可能性。
最高票價666,包含壹個祝福視頻和1V1合影
為什麼那藝娜的巡演如此廣受歡迎?壹部分粉絲給出的解釋是:花99塊錢,就可以和壹群互相理解的人在現場集體發瘋。大家可以聚集在壹起玩梗、狂歡,這簡直太有性價比了。
換句話說就是,那藝娜成功將自己打造成了壹個文化符號。這個符號意味著發瘋、自由、狂歡,更重要的是,這個符號凝結了壹群相似的人。當眾多質疑和不理解的聲音出現時,那藝娜的粉絲不僅不會感到慌張,反而會因此團結,因為他們享受的正是這種“你們不懂但是我們都懂”的小眾感。
除此之外,在同性交友軟件blued上,那藝娜的巡演甚至登上了開屏廣告。有人戲稱,在那藝娜的粉絲見面會上,打開blued會發現附近全部都是在線用戶,那藝娜在其中的影響力可見壹斑。
現在,那藝娜要做的,就是成為壹個更加完美的工具人。在壹次又壹次的演出後,她可以成熟地在舞台上應對粉絲的“退票呼喊”並精准地進拍,歌唱水平也快速提升,鮮少出現跑調。演唱會的開場營業中,她熱情地和粉絲合拍,聲稱所有粉絲都是她的寶貝。由於演出太多太賣力,她的嗓子甚至出現了壹些問題。
那藝娜毫無疑問被工具化了,但這是壹個屬於完美工具人的閃耀時刻。
慶祝無意義
那藝娜具備復雜的粉絲結構和多元的身份屬性,如今你已經很難用單壹的標簽去定義她,但在這之前,給她打上壹個抽象網紅的符號,絕對不算出格。
那藝娜的出圈,不僅僅意味著她個人的大眾化,似乎也在另壹種程度上表明,更多人開始無意識地接受抽象文化的壹些特質。這種特質不是抽象文化壹開始的那種暴力和攻擊性,而是壹種對意義本身的解構。當你叩問去看那藝娜有什麼意義時,那藝娜的觀眾只會給你翻壹個白眼,告訴你,我們要的就是無意義的快樂。
這種無意義感並非孤例,實際上,更多人在加入這場抽象文化的大眾化,並因此貢獻了許多互聯網的幽默時刻。年初,小紅書甚至將“抽象”選為年度關鍵詞,將其定義為壹種輕松的對話方式和情感互動。言外之意同樣有放棄對意義的追問。
實際上,出圈的抽象網紅也不只有那藝娜壹個人,在更早之前,網紅“峰哥亡命天涯”“帶籃子”等多個和抽象文化有關的網紅都曾先後走紅,前者已經在更大的語境中被認定為中國“性壓抑教父”,後者則將“打工人”壹詞推動成了年度關鍵詞和深入現代語言環境中的常用詞語。
嚴肅的人無法理解那藝娜和這些人的走紅,因為他們始終保持著對意義和價值的叩問。但追捧那藝娜的人態度正好相反。當許多事情不再有堅固的答案時,追捧“無意義”存在著壹種微妙的意義。
米蘭·昆德拉在他最後壹部作品《慶祝無意義》中寫道:“無意義,我的朋友,這是生存的本質。它到處、永遠跟我們形影不離。”
媒介合作聯系微信號|ciweimeijiejun
如需和我們交流可後台回復“進群”加社群-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