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3 | 来源: BBC中文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特朗普 | 字体: 小 中 大
然而,H20在中国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重因素。
港大何国俊教授向BBC称,这是中美两国在科技、贸易与战略资源(如稀土)权衡下的阶段性结果,并未改变两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格局。
首先,获准出口的晶片数量将决定其影响力。若美国允许大规模出货,中国可能显着提升其人工智慧能力,缩小与美国的差距;若出口受限,H20的影响则可能受限。其次,贸易协议的持久性存在不确定性。
特朗普政府推翻2025年4月限制措施(当时导致辉达损失55亿美元)可能面临美国两党若干立法者的反对,他们担忧中国在人工智慧军事应用上的进展。例如,美国众议院中国共产党问题特别委员会已调查腾讯和DeepSeek等公司是否在超级电脑中使用H20晶片,引发国家安全警讯。
在中国方面,H20的成功取决于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大厂能否有效将这些晶片整合至其人工智慧生态系统。虽然H20的CUDA相容性使其具有优势,但中国推动晶片设计与制造自给自足的野心,未来可能削弱辉达的长期主导地位。
不过,黄仁勋本人在此次访问北京时向媒体坦言,无论有无辉达,中国的人工智慧产业都将“继续前进”。更重要的是,北京于2025年4月报复美国的稀土出口管制,增加了贸易紧张局势的复杂性,可能扰乱辉达的供应链。
稀土换晶片?美国的战略权衡
美国允许辉达向中国销售H20晶片的决定,不仅是对辉达游说的让步,更是围绕稀土矿物的地缘政治策略考量。分析指出,这一点中美双方心照不宣。
稀土是一组包括镝在内的17种金属,对制造半导体、电动车及军事装备等先进技术至关重要。
根据公开资料,中国控制全球80%以上的稀土生产与精炼,赋予其在贸易谈判中的重大影响力,而美国在其科技与国防工业中严重依赖这些材料。2025年4月,中国对镝等关键材料的出口管制进一步加剧供应链的脆弱性。
现在,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明确地将H20的批准与涉及中国稀土的贸易协议联系起来,称华盛顿旨在确保中国对美国技术的依赖,同时获取关键矿物供应。然而,这一交易是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贸易谈判的务实转变,抑或是持续挤压中国科技发展的前奏,专家表示尚难确定,特别是特朗普政策的战略与时机难以预测。
此权衡在美国立法者中引发争议。美国有参议员警告,即便是降级的H20也可能增强中国的人工智慧能力,潜在威胁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与国家安全。
对此,卓薇安向BBC中文解释,H20对中国的人工智慧训练与开发具有价值,但稀土矿是多种技术的必需品,中国在稀土供应链中的优势牵制了美国的科技战略。虽然华盛顿正努力实现供应链多元化,但这是一项长期任务。
辉达:走在地缘政治的钢索上
无论如何,美国同意辉达恢复向中国销售H20晶片,使辉达成为中美贸易战的核心。黄仁勋以大胆而谨慎的态度应对这一局面。2025年,他多次访问北京,包括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及贸易官员任鸿斌会晤,凸显辉达对中国市场的承诺。该市场在截至2025年1月26日的财年中为辉达贡献170亿美元,占其收入的13%。
黄仁勋从去年脱下招牌黑皮衣,穿上东北大花背心唱秧歌,到今年身着汉服、以生硬中文赞扬中国科技发展,展现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
被外界甚至称为“科技界泰勒丝”的黄仁勋,以其明星地位成为这场高风险戏剧的关键人物。他在引领辉达突破4万亿(兆)美元市值的同时,暂时能平衡华盛顿与北京的利益要求,使其成为全球科技舞台上的摇滚巨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