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3 | 来源: BBC中文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特朗普 | 字体: 小 中 大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出一篇评论称,今年62岁的黄先生在中美科技圈活动,带着浓烈的“准外交色彩与传话作用”,又赞誉其在美国代表了主张维持与中国商业的接触,与那些主张孤立中国的鹰派形成对比。
这反应在《纽约时报》上周末的报导上,该报道称知名人士透露黄仁勋不久前在白宫与特朗普会晤,成功说服其重启H20晶片销售,理由是让美国晶片成为全球标准,使市场依赖美国产品,而非将中国市场拱手让给华为等本土竞争对手。H20销售获批随后被宣布,显示辉达的游说取得成果。
因此,分析指出,黄仁勋平衡中美利益的能力令人瞩目,但出口许可证的要求使其受限,黄仁勋的外交手腕对于维持这一脆弱平衡至关重要。
辉达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因为,H20的批准附带条件,每笔销售需美国出口许可证,确保持续监督。
南加大法学教授张湖月向BBC中文表示,辉达身处战略竞争的漩涡,谨慎应对双方的复杂监管环境。她强调,辉达重视维持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不仅因其显着市场份额,更因中国是美国以外最重要的AI参与者。
她说:“随着DeepSeek、阿里巴巴等中国企业持续开源其基础AI模型,并在全球范围获得认可,辉达有充分理由深植于这一AI生态系统。持续布局中国市场,有助于其维持对全球AI发展硬体选择的影响力。”
此外,辉达也面临诸多挑战。因为,H20的批准附带条件,每笔销售需美国出口许可证,确保持续监督。
科技分析师卓薇安表示,AI在人类经济与军事未来的竞争中扮演关键角色,但需仰赖模型层与应用层的强大支撑,单靠晶片不足以成事。她指出,地缘政治还受到5G、量子计算与生物技术等多产业的影响。
陈凯欣博士则向BBC中文强调,美中双方皆知中国最终目标是转向使用国产晶片,关键在于时机。此次H20解禁,双方皆可宣称阶段性胜利:华盛顿希望中国科技企业持续依赖美国硬体,而中国则意在争取更多时间,让华为得以大规模发展可行的替代方案。-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