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3 | 來源: BBC中文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澳大利亞 | 字體: 小 中 大
今年,澳洲的寧加魯礁陷入困境。受到海洋熱浪的沖擊,水溫升高導致珊瑚承受壓力,開始出現“白化”現象。雖然部分珊瑚可能會恢復,但這並不壹定,其造成的損害令科學家感到震驚。https://t.co/eeYp8WCCVh—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July 23, 2025
澳洲擁有眾多令人驚歎的自然地標。位於東北海岸的大堡礁是全球最大的珊瑚礁系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這裡生物多樣性豐富,是潛水愛好者的天堂。
但在澳洲另壹端的西北海岸,還有壹個較少人知曉的紀錄保持者:寧加魯礁(Ningaloo Reef)。
從珀斯(Perth,伯斯)向北開車約14小時,寧加魯礁獨具特色,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裙礁(fringing reef),同樣被列為澳洲的世界遺產之壹。這裡擁有壹片綿延數百公裡的海洋森林,沿著海岸線蔓延開來。
從這片偏遠的沙漠海灘出發,你可以直接走進湛藍的海水中,幾乎立刻就能開始浮潛,探索這片以繽紛珊瑚和豐富海洋生物聞名的海底世界——包括鬼蝠魟、礁鯊和鯨鯊等。
然而,今年寧加魯礁卻陷入困境。受到海洋熱浪的沖擊,水溫升高導致珊瑚承受壓力,開始出現“白化”現象。雖然部分珊瑚可能會恢復,但這並不壹定,其造成的損害令科學家感到震驚。
除此之外,這也帶來了另壹個更令人擔憂的場況。這是澳洲東西兩岸的珊瑚礁首次同時發生白化現象。
“這就像壹場持續數月的水下叢林大火,對沿海地區造成了破壞,”澳洲海洋保育協會(Australian Marine Conservation Society)負責人保羅·甘布林(Paul Gamblin)表示。“這是壹場極具毀滅性的災難,人們仍在努力應對。規模之大是前所未見,這絕對不正常。”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在寧格魯礁,壹群鬼蝠魟、礁鯊和鯨鯊在海中游弋
什麼事情正在發生?
這場正在破壞寧加魯礁的海洋熱浪,始於2023年的加勒比海,隨後橫跨印太地區,沿途對珊瑚礁造成破壞。2024年,大堡礁出現白化現象,但寧加魯礁當時尚未受到波及。然而到了去年底與2025年初——正值夏季高峰——西澳的海水溫度開始飆升。
這壹切都是第肆次全球珊瑚白化事件的壹部分。專家指出,這次事件已影響全球超過80%的珊瑚礁。
明德魯基金會首席研究科學家凱特·奎格利博士(Dr Kate Quigley)將這種影響比喻為腸胃炎。
“就像人體的腸道中有細菌壹樣,珊瑚細胞內也有壹種共生藻,幫助它們進行生理活動,”她解釋道,並補充說這些藻類正是珊瑚呈現色彩的來源。當海水溫度過高時,這種共生關系會瓦解,進而導致白化現象。
“就好比我們得了腸胃炎,身體就無法正常運作,珊瑚也是壹樣,”她說。“溫暖的海水會讓珊瑚體內的生理機制失調。就像人類會生病,珊瑚也會。”
奎格利博士特別擔憂的是,這次的高溫持續時間異常之長。科學家原本預期隨著夏季結束,氣溫會在4月回落,但今年卻沒有發生這種情況。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寧格魯是世界上最大的裙礁,擁有壹片綿延數百公裡的海岸森林。
“在過去的暖化事件中,海水溫度可能只會短暫上升,然後回落,讓珊瑚有機會恢復——它們能夠反彈回來,”奎格利博士解釋道。“但我們現在真正害怕見到,尤其是在接下來幾個月內,會出現非常高的死亡率。”
盡管政府科學家壹直在監測珊瑚礁,但仍有許多未知之處。
“自然界本身就充滿變數,有時我們會對看到的現象感到震驚,因為它似乎完全不按常理出牌,”西澳州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景點部的海洋科學計畫負責人湯姆·霍姆斯博士(Dr Tom Holmes)表示。
霍姆斯博士和他的團隊正在進行後續研究,於白化發生後叁到六個月內評估珊瑚的死亡情況。
“確實有紀錄顯示,珊瑚在白化狀態下存活數月後仍能幸存,”他說。“所以我們現在只能耐心等待。”
寧加魯礁每年吸引約20萬名游客前往,但對於游泳人士與潛水者而言,傷害已經相當明顯。
“就像在壹具屍體上浮潛壹樣,”來自英國-南非的游客珍娜-蕾·克拉克(Jenna-Rae Clark)說,在近幾周,她沿著寧加魯海岸旅行。“壹切都是灰色的、毫無生氣。你有時會聽到魚在啃咬珊瑚的聲音——但這裡什麼都沒有。”
對當地居民而言,還有另壹層擔憂:游客可能會因此遠離寧加魯礁。
“這個夏天讓很多人感到極度沮喪,很多人說他們在水裡哭了,從海裡上來時的情緒非常低落,”來自珀斯、為了潛水與保育工作而搬到這裡的莎拉·摩吉羅(Sara Morgillo)說。
“這裡仍有令人驚歎的珊瑚礁值得壹看,我們每天仍在舉辦潛水行程,”她補充道。
“我認為,親眼見證這壹切的發生,以及這場海洋熱浪所帶來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為什麼會發生?
科學家壹致認為,這場海洋熱浪的根本原因是碳排放上升導致地球與海洋升溫。根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資料,全球暖化有90%發生在海洋中,而過去拾年是自1800年代以來最熱的拾年。去年則創下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溫。
這些令人擔憂的極端天氣正在威脅澳洲的著名地標。但還有另壹個更本土化的問題。
寧加魯礁海岸附近有著全球最大化石燃料項目之壹,西北大陸架天然氣廠項目(North West Shelf gas plant)。今年5月,澳洲政府宣布將允許該項目營運至2070年,由伍德賽德(Woodside)負責營運。
這間公司也正尋求批准,開發位於更北方的布勞斯盆地(Browse Basin)——澳洲尚未開采的最大天然氣儲藏區。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盡管全球暖化程度創歷史新高,澳洲政府仍在批准大型化石燃料項目。
雖然這些項目本身並不會直接構成破壞寧加魯礁的高溫,但它們象征著西澳內部的利益沖突——在這裡,天然氣產業對經濟的貢獻遠遠超過觀光業。
“大堡礁與寧加魯礁是令人驚歎的自然奇觀,堪比南極洲、塞倫蓋提草原或亞馬遜雨林,”澳洲海洋保育協會的保羅·甘布林表示。
“這種對比令人難以理解:當像寧加魯礁這樣的地方明顯正在承受氣候變遷的後果時,政府卻還在考慮開發新的化石燃料項目……這根本不應該發生。政府應該劃下界線,明確承諾不讓情況變得更糟。”
尋找解決方法
盡管關於化石燃料使用的爭論仍在持續,科學家們正努力深入了解珊瑚礁的狀況,以尋求保育之道。
昆士蘭大學的克裡斯·羅爾夫瑟瑪博士(Dr Chris Roelfsema)和他的團隊正在透過拍攝珊瑚照片並結合無人機影像,為寧加魯礁進行地圖繪制。這樣可以更有效地追蹤珊瑚的健康狀況。
“人們常問我,我們能做些什麼?嗯,第壹件事就是選擇那些致力於減少化石燃料、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政治人物,”羅爾夫瑟瑪博士說。“你的選票能發聲,所以你可以做出選擇。但你也可以減少開車、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不要壹直開冷氣——這些都是能幫助減少碳足跡的方式。”
在實驗室裡,有壹項重要的研究正在進行。奎格利博士與她在明德魯基金會的團隊壹直在選擇性地培育珊瑚組合,找出哪些品種對高溫具有更大的忍耐能力。
“我們從許多不同的基因背景中取得受精卵,經過數天培育,讓它們成長為珊瑚寶寶、珊瑚青少年,”她解釋道。“就像蝴蝶壹樣,珊瑚也會經歷不同的變形與成長階段。”
透過測試這些珊瑚,研究人員可以評估哪些品種對高溫更具耐受度。而接下來的目標,就是將它們重新放回海中。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科學家將大堡礁和寧格魯與亞馬遜和塞倫蓋蒂進行了比較。
雖然奎格利博士曾在大堡礁進行過這項研究,但在寧加魯礁的進展仍處於初期階段,她也坦言這種方法並不理想。
“要將這項技術擴展到全球所有珊瑚礁相當困難,”她坦承。“從長遠來看,真正該解決的是根本原因——也就是碳排放。”
這種方法被批評者視為“權宜之計”,因此外界對政府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這也讓奎格利博士再次提到她的那個森林大火的比喻。
“有趣的是,當澳洲發生森林大火時,政府會立刻介入,反應非常迅速,”她說。“但在澳洲的珊瑚礁上,你看不到這樣的行動。”
其中壹個原因可能是,這次面臨威脅的是珊瑚,而不是人類。畢竟,這場水下野火的路徑上,沒有任何房屋。
然而,專家指出,這種觀點過於短視。珊瑚礁是全球肆分之壹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同時也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
“它們絕對充滿了自然能量和多樣性,從最微小的生物到最大的生物都依賴它們生存,”保羅·甘布林說。“它們也支撐著全球數百萬人的生計,並在氣候變遷下,保護海岸免受風暴潮與極端天氣的侵襲。它們為地球提供了衆多的服務。”
然而,這些服務往往被海面上的人們所忽略。但隨著化石燃料持續導致地球變暖,海洋生物也感受到了壓力。-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