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3 | 來源: BBC中文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澳大利亞 | 字體: 小 中 大
尋找解決方法
盡管關於化石燃料使用的爭論仍在持續,科學家們正努力深入了解珊瑚礁的狀況,以尋求保育之道。
昆士蘭大學的克裡斯·羅爾夫瑟瑪博士(Dr Chris Roelfsema)和他的團隊正在透過拍攝珊瑚照片並結合無人機影像,為寧加魯礁進行地圖繪制。這樣可以更有效地追蹤珊瑚的健康狀況。
“人們常問我,我們能做些什麼?嗯,第壹件事就是選擇那些致力於減少化石燃料、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政治人物,”羅爾夫瑟瑪博士說。“你的選票能發聲,所以你可以做出選擇。但你也可以減少開車、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不要壹直開冷氣——這些都是能幫助減少碳足跡的方式。”
在實驗室裡,有壹項重要的研究正在進行。奎格利博士與她在明德魯基金會的團隊壹直在選擇性地培育珊瑚組合,找出哪些品種對高溫具有更大的忍耐能力。
“我們從許多不同的基因背景中取得受精卵,經過數天培育,讓它們成長為珊瑚寶寶、珊瑚青少年,”她解釋道。“就像蝴蝶壹樣,珊瑚也會經歷不同的變形與成長階段。”
透過測試這些珊瑚,研究人員可以評估哪些品種對高溫更具耐受度。而接下來的目標,就是將它們重新放回海中。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科學家將大堡礁和寧格魯與亞馬遜和塞倫蓋蒂進行了比較。
雖然奎格利博士曾在大堡礁進行過這項研究,但在寧加魯礁的進展仍處於初期階段,她也坦言這種方法並不理想。
“要將這項技術擴展到全球所有珊瑚礁相當困難,”她坦承。“從長遠來看,真正該解決的是根本原因——也就是碳排放。”
這種方法被批評者視為“權宜之計”,因此外界對政府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這也讓奎格利博士再次提到她的那個森林大火的比喻。
“有趣的是,當澳洲發生森林大火時,政府會立刻介入,反應非常迅速,”她說。“但在澳洲的珊瑚礁上,你看不到這樣的行動。”
其中壹個原因可能是,這次面臨威脅的是珊瑚,而不是人類。畢竟,這場水下野火的路徑上,沒有任何房屋。
然而,專家指出,這種觀點過於短視。珊瑚礁是全球肆分之壹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同時也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
“它們絕對充滿了自然能量和多樣性,從最微小的生物到最大的生物都依賴它們生存,”保羅·甘布林說。“它們也支撐著全球數百萬人的生計,並在氣候變遷下,保護海岸免受風暴潮與極端天氣的侵襲。它們為地球提供了衆多的服務。”
然而,這些服務往往被海面上的人們所忽略。但隨著化石燃料持續導致地球變暖,海洋生物也感受到了壓力。-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