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3 | 來源: 華爾街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這其中包括收復被其視為領土壹部分的地區(比如台灣),在不受美國出口管制的情況下爭當世界頭號科技強國,以及重塑全球秩序,使其符合中國願景。
美國的戰略搖擺似乎也促使壹些美國盟友自尋出路。
德國資深政治家、前歐洲議會議員萊因哈德·比蒂科夫(Reinhard Bütikofer)認為,歐洲對中國的看法與伍年前相比出現“180度大轉彎”,變得強硬得多。
這種轉變的背後主要是經濟恐懼在驅動。比蒂科夫說,舊的“雙贏哲學”已被“中國導致的歐洲去工業化”風險所取代。
比蒂科夫還提到歐洲的經濟引擎德國的壹個關鍵轉變。雖然前德國政府采納了歐盟的“伙伴-競爭者-系統性對手”的叁重對華定義,但現任德國政府已正式將“伙伴”壹詞從其對中國的定義中刪除。這表明更強硬的歐洲戰略獲得了重要的政治支持。
總之,阿斯彭論壇描繪的圖景是充滿緊迫感的。在川普團隊交易與施壓混雜並存的同時,中國卻思路清晰,堅定推進。對華盛頓來說,風險遠不止未能達成協議。-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