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3 | 來源: 往事和隨想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昨天新京報發了壹篇報道《考場之外,那些未完成的“自考夢”》,講的是幾位廣東外來工的自考故事,故事的前半段(為何自考和如何自考)講得很充分,後半段(困境和訴求)卻有些語焉不詳。這不太正常,按理說後者才是重點。
我湊巧知道,新聞的由頭是6月30日被停考自考生的壹封公開信《請別讓我們自生自滅——致廣東省自考辦的聯合公開信》。簡單的說,很多廣東的自考生(信中都是外來工)因為報考的專業停考,倒在最後壹兩科上面,此前數年努力就此付之東流,他們提出了延考(為僅差1-2科考生開放2025年10月最後筆試機會)、學分替代(允許以相近課程學分頂替)等參考方案,但郵件發出拾多天之後未獲回應,不得不求助公眾。
新聞報道為什麼那麼寫?我幹了贰拾年媒體,我當然懂,不會裝外賓。但報道中那些人的生活,我也懂,那是我人生的來處。所以,有不忿。
27年前,我也是自考生。當時在廣東東莞虎門南柵的壹家文具廠打工,我寫過壹篇《南柵往事》,此處不贅述。關於在文具廠自考的經歷,我還寫過壹篇《在去圖書館的路上》,後來丟了,不過裡面的內容我還記得。
那時每天晚上7點到9點,我都會去附近的壹家祠堂改建的圖書館學習。先花10分鍾復習昨天的內容,剩下的時間看到50頁書,不多看,也不少看。晚上躺上床,再回想壹下今天學過的內容,第贰天再復習10分鍾,這50頁就算翻過去了。
這種方法效率極高,我報考的漢語言文學當時壹共考10門,自考壹年考兩次,壹次最多報考4門,我第壹年就過了8門。剩下兩門,因為報考科目的限制(每次考試不會開考全部科目),不得不分成兩次,最後花了兩年時間拿到文憑。
這是我手寫的成績單,我喜歡的科目都考得不錯,我不喜歡的剛剛及格,對此我很滿意。
文憑不太重要,但自考這件事意義重大,不誇張地說,它是對我打工生活的壹次“救贖”。打工最怕的不是幹活累,不是掙錢少,而是看不到希望,每天在工廠上班下班,不知何時才有轉機。在《去圖書館的路上》壹文中我曾寫到,曹禺《日出》中陳白露說“太陽出來了,黑暗留在後面,但太陽不是屬於我們的,我們要睡覺了”,那時候我經常上夜班,我就想:這不就是我的生活嗎?但每天去圖書館看完書,慢慢地往回走,那是我壹天中最平靜的時刻,因為我知道,這壹天過去,我沒有虛度。我不知道回報是什麼,但我知道壹定會有。
這些年我走得越來越遠,從東莞去了廣州,又從廣州去了北京,前兩年又去了加拿大,但走得越遠,我對自考的評價越高。在我看來,自考是中國最好的考試制度,最接近教育的本質。
在加拿大陪孩子讀書的這兩年,我經常會比較中加教育的不同,在我看來,最大的不同是教育的目:中國教育是篩選,千年以降還是唐太宗那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篩選可以為我所用的人,甚至篩選本身就是目的;而加拿大教育是為了自我實現,不管你想上技校大專還是大學,至少從教育資源上,都會被同等對待,你可以工作之後再去上大學,也可以上完大學再去學技術,制度設計的起點是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你想成為壹個什麼樣的人。
從這個意義上講,自考當然是中國最好的考試制度。它幾乎不設門檻,不管你前置學歷如何,你是初中生也可以報考大專;不管你籍貫在哪裡,你都可以在工作生活的地方報考;你可以隨便選擇你想考的科目,也沒有時間要求,只要最終能考過就行;而且它費用極其低廉,你只需要買教材教輔再幾拾塊的報考費用,壹科壹百多塊就足夠了……消除很多不必要的限制之後,剩下最重要的是“你想學什麼”。這當然不是篩選,而是自我實現。在中國,這樣的制度是壹個奇跡,自考比消耗了大量財力物力吸引了無數注意力的高考更接近教育的本質。
從結果看,自考也是成功的,自考培養出來的人,並不像有些人想象的很“水”。從報考者看,自考就含金量拾足。自考生基本上都是邊工作邊學習,壹個人工作之余,沒有玩游戲,沒有刷短視頻,而是選擇了自學,這就不容易。當初我每天要開9個小時的機床,因為領導特批,晚上7點到9點才能去圖書館學習,不然我壹天要上11個小時。我還記得,考前壹天仍在上班,考試當天起了壹個大早,從南柵坐中巴到虎門,再坐公交到東莞,下午考完再趕回來,第贰天再來壹遍——什麼吃好喝好休息好,沒這麼多講究。我這還算條件好的,去看看開頭兩篇文章中的自考生,比我難多了。壹個人在如此艱難的處境下仍然選擇了自學,自有非凡之處。
更重要的是“自學”本身,在我看來,真正的學習都是自我學習。自考也許難度比全日制大學要低,但由此養成的自學習慣會讓人持續成長。在後面工作過的地方,我基本上都是學歷最低的,但很可能也是讀書最多的人之壹(我還給同事做過壹次關於如何讀書的分享)。我是自考生,所以我招聘的時候從來不強調學歷——“學歷、性別、年齡、顏值、取向等均不限”。我也看重工作中的學習成長,我的最後壹份工作,團隊建設歸我負責,最頻繁的時候幾乎每周都有主題分享,我敢說,我們是中國最重視內部學習的新聞團隊,沒有之壹。
上圖是我們的部分內部分享主題,不謙虛地說,我認為比國內大部分新聞學院的課程都要好。
現在,人們開始說“讀書未必能改變命運”,但我想說:“自學壹定可以改變人生”。“命運”也許不由人,但人壹輩子過成什麼樣子往往取決於自我。我有個親戚,年輕時失足鑄成大錯進了監獄,他後來也參加自考,報考法律,我想勸他換個專業,因為他出獄後不可能從事法律相關工作,學了也沒用。但我轉念壹想,學習本身就是重要的,學什麼並不那麼重要,就收回了勸說的話。後來他考完法律專業,又報考了企業管理,再後來,他又開始學電腦,再後來,他得到了去監獄醫院學習的機會。不會有比監獄更糟糕的環境,但自學仍然在改變壹個人的人生。
寫了這麼多,都是鋪墊,最終我想說,請珍視自考制度和自考生。自考不是“輔助”,它是中國最好的教育制度;自考生也不是“補充”,他們是壹群最值得投入教育資源的人。我希望前面所說的,有助於大家理解這壹點,希望決策者在做任何改動之前,能夠設身處地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
有人可能會說,停考專業叁年前就通知了,這麼長時間還不夠嗎?不夠。因為自考生跟全日制大學生不壹樣,他們要上班,要養家糊口,有些還是剛生完孩子的媽媽,考前連壹個整覺都沒睡過;有的自考生初中畢業就出去打工賺錢,起點低基礎差,學習難度很大;還有開考科目的限制,我算考得快的,最後兩科仍然花了壹年。叁年,遠不夠壹個已經報考的學生完成學業,前面的公開信和報道中的案例,不乏考了伍六年的。
還有人可能會說,全日制大學畢業也有時限,掛科照樣畢不了業,憑什麼對自考生就要網開壹面?因為全日制大學和自考不壹樣。自考不需要教師,不需要教室,不需要宿舍圖書館食堂,所以它不需要把學生到點就趕走騰位置出來。和全日制大學相比,自考需要投入的社會資源略幾乎可以忽略,它有條件無限重復,也理應如此。
我也不太明白為什麼要停考那些專業?如果是報考人數太少自然淘汰倒也罷了,但事實恐怕並非如此。比如“漢語言文學”專業,上述案例多數是這個專業的自考生,說明仍然有不少人在報考。從專業特性來說,提高漢語讀寫能力對中國人而言是最基本的需求,恐怕也是最容易報考的壹個專業,為什麼要停掉呢?這個過程中有經過調研和征求意見嗎?成本又不高,為什麼不保留更多選擇呢?我孩子在加拿大讀高中,他們可選的科目有柒拾多門,讓我大吃壹驚,後來明白,多樣性本身就應該是壹種追求。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介紹,自考誕生時,由於通過高考獲得進入高校學習的機會非常有限,需要其他類型的考試作為補充。但現在,高考的准入條件已逐步放寬,具有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畢業或同等學力者均可報考。這使得許多社會人士也能直接參加高考進入高校。“這些通道打通之後,許多人完全可以借助高考來提升學歷,對自考有需求的人數自然就減少了。”儲朝暉覺得,這是部分專業停考的原因。
公眾號:剝洋蔥people考場之外,那些未完成的“自考夢”
這個解釋顯然是說不通的,正如前述,自考不應該是高考的“補充”,它針對不是無法高考的人,而是已經工作的人。不要用高考來替代自考,現行高考制度並不是壹個成功的制度,要我說,自考才是更先進的制度,值得投入更多資源。自考是補充,技校是高考淘汰剩下的,千軍萬馬去擠“無法改變命運”的高考,所謂“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不過是“使天下英雄泯然眾人矣”,最糟糕的教育制度莫過於此。
“給條活路行不行?”標題這話說得有點重,我並不是說教育部門如何冷酷無情,在“趕盡殺絕”,我想強調是“活路”這個詞——不要忘了,這是他們的壹條“活路”。
這六年裡,我考過了11科,每壹科都浸透了汗水和淚水,沒成想,最後功虧壹簣。
成績出來後,我每壹天都渾渾噩噩的,心情糟糕透了,考了伍年的時間,就這樣成為了泡影,我的夢想還是不能實現,我非常的不甘心。
16歲輟學是我此生最痛的悔恨和遺憾,自考是唯壹改寫命運的機會。若因壹科之差再斷前路,人生將徹底失去意義。這不是威脅,是壹個母親、壹個工人、壹個追夢者最卑微的乞求。
初中畢業的我,付出了5年的金錢和時間成本,和聯名的考生壹起嘗試多渠道咨詢、建議、投訴的近壹個月裡,相關部門給予的回復讓我們在拼命又拼搏的求學路上看不到光和希望!難道真的壹定要讓我們淪為現如今教育改革中的壹顆棄子嗎?
被停考的自考生,公眾號:啟齒集請別讓我們自生自滅——致廣東省自考辦的聯合公開信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些話太誇張了,不,壹點不誇張,因為,我知道那種生活。我人生的來處,壹處是肆川那個鄉村,我至今在短視頻聽到打谷機的響聲就會深深厭惡的幹農活的鄉村(所以我呼吁提高農民的基礎養老金);還有壹處是廣東的工廠,跟著洶湧的人群上班下班,壹個月打卡超過310個小時,流水線上重復著同壹個動作的工友……
時隔贰拾年後的2020年,我回到曾經打工的那家工廠,寫下了那篇《南柵往事》,我拍下了牆上所有能看到的遣散名單,這是其中壹張。
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這意味著他們的大半輩子都在這裡了,這裡面不乏平均工資叁肆千的,這大概率是流水線上的工人。在流水線上,工作拾年贰拾年叁拾年不會有任何成長,只會慢慢衰老,手腳變慢了。
明白前面我為什麼說自考是對我打工生活的壹次“救贖”了嗎?
我是其中的幸運兒,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去公開贊美過自考制度,今天我想贊美它,它是中國最好的制度。我也很喜歡廣東,在我的印象中,廣東是壹個可以提意見,可以講道理,可以溝通並改變的地方,我喜歡它的煙火氣,市民氣,還有人情味。
我希望這壹切能夠有壹個好的結果,不要辜負那群最不應該被辜負的人。-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