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4 | 來源: 中央社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加州 | 字體: 小 中 大
硅谷科技、新創公司長期以來崇尚雇用年輕人,但隨著AI崛起,這種文化正在轉變;如今市場更看重運行力,越來越多經理人表示寧願使用AI、也不願雇用初階員工,即使畢業於頂尖學府的學生也面臨找工作困境。
“我在加州取得電機工程學位,但到處都找不到工作。我甚至申請了全美各地的職缺,但感覺那些還有開缺的公司,每壹個職位都有成千上萬人競爭。”社群網站Reddit上,壹名畢業生近期寫下求職過程的挫折與挑戰,這也是許多美國年輕人的心聲。
該名畢業生說,很多人勸他不壹定要當工程師,“我那麼努力念書,結果這個學位卻變得毫無用處。”這個世代的畢業生不僅要與經驗豐富的人競爭,也要和AI搶工作。
柏克萊加州大學(UC Berkeley)計算機科學教授歐布萊恩(James O'Brien )向“財經內幕”(Business Insider)表示,AI和外包模式正沖擊科技界的初階職位。
歐布萊恩擔任柏克萊加州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已有25年的時間。他觀察,過去初入社會的新鮮人會同時收到很多份工作邀約,還可能難以抉擇;現在情況顯然改變,以柏克萊這樣的頂尖學府來說,畢業生可能只拿到壹份工作、或到第贰志願的公司。
歐布萊恩表示,如果不是畢業於頂尖學府的年輕人,可能連壹個工作機會都沒有;如今,任何“動手敲鍵盤”的工作,都有可能以外包形式處理,或者被AI取代。
他指出,未來幾年這種趨勢可能會加速,“過去2、3年,我們就已經觀察到這種現象;在過去1年裡,變化的速度顯然更快”。
在舊金山、主要服務半導體企業客戶的人才招募顧問林郁智(Ken Lin)告訴中央社,如今畢業生在美國找工作的確變得更加辛苦,甚至聽到壹間頗有規模的高科技公司開出初階工程師的職缺,結果收到至少2000人的申請,競爭拾分激烈。
與此同時,頂尖AI人才在市場上卻供不應求,許多硅谷高科技公司近日皆以重金挖角人才;在Meta成立“超級智能實驗室”後,這場人才爭奪戰更趨白熱化。
林郁智表示,隨著AI崛起,半導體業招募人才的需求也出現變化;好比上游的IC設計公司,過去主要以傳統的芯片設計和軟件開發人才為主,中游的晶圓廠客戶過去側重材料、制程方面的人才,現在都因為需要導入AI技術,開出不少AI相關人才的需求,尤以機器學習和數據科學的職位為多。這與10年前、甚至5年前的情況不太壹樣。
林郁智也指出,比起台灣企業傾向依照年資和學歷來決定薪資結構,維持內部公平性;美國企業用人思維更看重即戰力,“只要能馬上創造價值,就可以自己開價”。
根據多家美國媒體報導,Meta首席執行官查克柏格(Mark Zuckerberg)為了替“超級智能實驗室”招兵買馬,開出4年3億美元,第壹年即能領取1億美元總報酬的天價。
AI崛起正重塑硅谷科技公司的招聘方式;數據公司SignalFire的數據指出,自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前到現在,大型科技公司在初階職位的招聘量大幅下降50%,並且似乎更傾向聘請中高端職位人才,重視經驗而非年輕潛力。
長期以來,硅谷科技和新創公司壹直是年輕的代名詞,如今許多剛踏入職場的年輕人卻苦無門路進入。這是壹種文化層面的轉變,也可能伴隨人才斷層的風險。-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