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4 | 來源: 騰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旗下規模最大的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目前價值超過 20 億美元。“我預計,總有壹天,代幣化基金會像ETF壹樣為投資者所熟悉,”該公司首席執行官拉裡·芬克 (Larry Fink) 在最近致投資者的壹封信中寫道。
這將對現有金融機構造成顛覆性影響。銀行或許正試圖涉足新的數字包裝領域,但他們這樣做的部分原因是意識到代幣構成威脅。穩定幣和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的結合,最終可能會降低銀行存款的吸引力。美國銀行
家協會指出,如果銀行損失其19萬億美元零售存款(最便宜的融資方式)中的約10%,其平均融資成本將從2.03%升至2.27%。雖然包括商業賬戶在內的存款總額不會減少,但銀行利潤率將受到擠壓。
這些新資產也可能對更廣泛的金融體系造成顛覆性影響。例如,Robinhood 新股票代幣的持有者實際上並不擁有標的證券。從技術上講,他們擁有的是壹種追蹤資產價值(包括公司支付的任何股息)的衍生品,而不是股票本身。因此,他們無法獲得通常由股票所有權賦予的投票權。如果代幣發行方破產,持有者將陷入困境,需要與倒閉公司的其他債權人爭奪標的資產的所有權。本月早些時候申請破產的金融科技初創公司 Linqto 也遭遇了類似情況。該公司曾通過特殊目的載體發行私人公司的股票。買家現在並不清楚他們是否擁有他們自認為擁有的資產。
圖表:《經濟學人》
這是代幣化的最大機遇之壹,但同時也給監管機構帶來了最大的困難。將非流動性私人資產與易於交易的代幣配對,為數百萬散戶投資者打開了壹個封閉的市場,這些投資者擁有數萬億美元的資金可供配置。他們可以購買目前遙不可及的最令人興奮的私營公司的股份。這就引發了疑問。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 SEC ) 等機構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力遠遠大於對私營公司的影響力,這就是前者適合散戶投資的原因。代表私人股份的代幣會將曾經的私人股權變成可以像ETF壹樣輕松交易的資產。但是,ETF的發行人承諾通過買賣基礎資產來提供日內流動性,而代幣的提供者卻不會這樣做。在足夠大的規模下,代幣實際上會將私營公司變成上市公司,而無需通常要求的任何披露要求。
即使是支持加密貨幣的監管機構也希望劃清界限。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委員海斯特·皮爾斯(Hester Peirce)因其對數字貨幣的友好態度而被稱為“加密貨幣媽媽”。她在7月9日的壹份聲明中強調,代幣不應被用來規避證券法。“代幣化證券仍然是證券,”她寫道。因此,無論證券是否采用新的加密貨幣包裝,發行證券的公司都必須遵守信息披露規則。雖然這在理論上合情合理,但大量具有新結構的新資產意味著監管機構在實踐中將無休止地追趕。
因此,存在壹個悖論。如果穩定幣真的有用,它們也將真正具有顛覆性。代幣化資產對經紀商、客戶、投資者、商家和其他金融公司的吸引力越大,它們就越能改變金融,這種改變既令人欣喜,又令人擔憂。無論兩者之間的平衡如何,有壹點已經明確:認為加密貨幣尚未產生任何值得關注的創新的觀點可以成為過去。-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