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4 | 來源: 谷雨星球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當英美留學成本暴漲之際,越來越多人將目光投向小眾但高質量的教育目的地。
其中,被譽為“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家”北歐國家芬蘭,壹直是教育理想國壹般的存在。紀錄片《他鄉的童年》,以及針對青少年測評的全球PISA結果,都將芬蘭教育推上了神壇——
學生“躺平”,卻能屢屢創造教育奇跡,在全球評估中位居世界前茅,且每周在家庭作業上所花的時間不超過3小時。
那麼,去芬蘭讀書的體驗,到底如何呢?傳說中的“教育理想國”是真的嗎?
這次,我們跟兩位芬蘭教育的先行者聊了聊:
女孩佳奇從上海體制內學校轉入芬蘭的壹所IB國際學校-圖爾庫大學附中,成為當地第壹位中國小留學生。
江老師是壹名旅居芬蘭兩年的教育專家,帶女兒在芬蘭讀書,也是壹位美高顧問,對中國、美國和芬蘭教育差異有著深刻的觀察:
“芬蘭教育不是標准化的大棚裡種菜,而是有機的,有生命力的。但遇到的挑戰,卻也不少。”
壹個中等學生的選擇
佳奇原本在上海的壹所體制內名校讀書,在班上屬於“中游學生”。
“在上海壹流學校讀書,我不是尖子生就很常被忽視,我喜歡畫畫,也被人看作是不務正業的選擇。”
這總讓她有種限制感,也恰恰擊中了很多中國學生的痛點。
壹直從事美高申請工作,帶女兒在芬蘭讀書的江老師觀察到:“不管就讀體制內還是體制外,我們的教育很容易出現過度規劃的問題,仿佛成為了機器。”
機緣巧合,佳奇遇到了江老師,後者推薦她或許可以試試芬蘭:“這裡的環境適合你——擅於獨處,但又渴望自由,還沒有美高那麼強的競爭。”
這是壹個巨大的決定,數月糾結和考察後,她選擇了芬蘭歷史悠久的IB學校——圖爾庫大學附中。
■University of Turku研究氛圍濃厚,英文課程很多,在全球大學排名上可以對標國內北京師范大學和中山大學,曾出過兩位芬蘭首相,知名度很高。
這所學校有100多年的歷史,在1991年就拿到了IB認證,歷史悠久,畢業生去往全球大學:有人留在芬蘭,有的去了歐洲,有人錄了牛劍,還有人也去斯坦福耶魯等。
很特別的壹點是,學校由圖爾庫大學直接管理,這是芬蘭第贰歷史悠久的大學,僅次於赫爾辛基大學,也是大學的實習教育基地,所以都配有來自教育學院的研究生助教。
就這樣,佳奇成為了這所學校高中部第壹位歷史上來自中國的華人學生。
入校後,佳奇發現這裡像個小聯合國,同學來自英國、歐洲、亞洲、非洲等地,堪稱小聯合國。
背景也非常多元,有父母來芬蘭工作的外企員工子女,有當地就讀國際教育的同學,甚至還有難民的孩子。
要知道歐洲人手叁門語言打底,芬蘭語自己又沒有基礎,英文沒夠到母語水平,佳奇懷疑:我真的可以生存下來嗎?-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