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4 | 來源: 谷雨星球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芬蘭梗圖,排隊都很有邊界感。
這種正向循環的威力驚人。
從壹個不敢開口的內向學生,到現在競選學生會獲得第贰名,佳奇正在積極爭取第贰學期藝術社社長的位置,參與策劃文化日活動。
芬蘭教育不僅教知識,還讓學校積極去接觸真實社會。
佳奇的學校開設了許多實用的技能培訓。除了常規的IB課程,這裡有創業思維課程、面試輔導、駕駛輔導等。
學校還鼓勵學生積累工作經驗,80%的同學都找到了暑假工:“我最近看到很多同學在Ins上開設店鋪賬號,進行小型創業,做海娜紋身設計、編發、美甲或者賣小商品。”
芬蘭的考試制度也體現著人性化。考試不理想可以申請重考,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
佳奇解釋道:“哪怕很小的壹個詞匯測試,如果你覺得表現不夠好,壹個星期之內會有壹場retake。你永遠都有機會改正錯誤,而不是壹步走錯就天塌了。”
不到壹年的時間,她的國內朋友都驚訝於她的變化:“每次視頻看到我就說,芬蘭風水養人,氣色都變好了,說話的方式、外觀、談吐都變了。”
■佳奇過生日的時候,國際部來自非洲的同學親手為她縫制了壹個玩偶;在回國探親之前,亞洲的同學們還去森林裡摘了野花送給她。這些都是平日裡心頭上的點滴溫暖
最讓佳奇震撼的,還是芬蘭同學參與社會的深度。
最近她的學校有兩個18歲的學生參加了市政議員的選舉,他們提出在圖爾庫修建有軌電車,參與青少年教育、體育治理,思考多元文化背景人群的融合問題。
“我當時很震撼,18歲要麼在高中,要麼准備考大學,但人家已經可以參與真正影響社會的議題了。”
佳奇發現,同學們在選擇未來時,不是先考慮要考什麼大學,而是先想“我以後要從事什麼職業”。
這種從生活需求倒推教育選擇的思路,與國內名校優先的思維形成巨大反差。
就像江老師說的:芬蘭教育回歸到最初的原始與純粹,你想學什麼,我就教什麼。你想讓我幫助你,我們所有人都支持你。“在芬蘭,你真的有時間,也有條件做最好的你自己。”
教育從不是點石成金的事情,而是滴水石穿,佳奇也深受影響:
“我可能不會再把上名校作為壹個追求目標,而是要去探索我自己想做什麼,去什麼大學更好能支持我通往這樣的未來。”
■來自紀錄片《他鄉的童年》。
“早鳥福利”?-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