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4 | 來源: 加美財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中國政府資助的“長征八號”原本計劃實現可重復使用,但研發單位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已經放棄這壹方案。
麥克道威爾表示,改進型號“長征八號R”未來可能“成長”為類似獵鷹9號的可靠火箭。
中國政府已經測試了長征系列中近20種火箭型號。
另壹個潛在的可重復使用火箭方案,是中國企業藍箭航天制造的“朱雀叁號”。這枚火箭去年已完成壹次起飛與回收測試,今年6月進行的另壹項測試中,其發動機點火持續了45秒。
第叁個可替代方案“天龍叁號”在去年遭遇挫折。這枚火箭在原計劃進行靜態測試時意外升空,隨後墜毀並爆炸。
盡管中國企業最早可能在今年取得技術突破,但要實現穩定的發射節奏仍需時間。長期關注中國航天發射的記者安德魯·瓊斯表示:“他們還得解決很多問題。”
不過,這並沒有阻止中國在積極推廣自己的衛星服務。
中國航天企業正在向那些對依賴Starlink存有顧慮、或希望獲得更優惠價格的國家爭取市場。
上海空間飛帆技術有限公司表示,正就“千帆”網絡的接入服務與30個國家進行合同談判。
去年,在巴西壹名法官因另壹家由馬斯克控制的公司X的爭議凍結了Starlink在當地的資產後,這家公司迅速與巴西簽署協議,提供互聯網服務。飛帆還與泰國和馬來西亞達成了互聯網服務協議,並已在哈薩克斯坦設立了本地子公司。
不過,這些服務尚未投入使用。實際上,飛帆發射的90顆衛星中,有13顆未能進入預定軌道高度,原因尚不清楚。
麥克道威爾表示,這意味著這些衛星很可能無法正常工作。
在歐洲空間政策研究所擔任研究員的若昂·法爾考·塞拉表示,當前談判中的衛星互聯網合同,可能成為經濟外交的重要工具,特別是在“全球從自由貿易轉向更具保護主義和自主性的秩序”的背景下。
他指出,壹個國家是否與Starlink簽約,將被視為“向美國或中國傳遞立場信號”。
今年中國的發射數量仍可能創下紀錄。
根據官方公告和美國太空軍整理的數據,中國的私營和國有企業在上半年已執行了30多次發射任務,節奏明顯快於去年。
這些任務將大約150顆衛星和兩艘航天器送入太空,覆蓋了低軌、中軌以及更遠的軌道。
不過,中國企業仍需加快進度,特別是對那些計劃中的巨型衛星網絡而言,正面臨失去無線電頻率使用權的風險。
根據聯合國下屬的國際電信聯盟的規定,巨型衛星網絡在申請頻率成功後伍年內必須完成壹半衛星的發射,柒年內必須完成全部部署。
中國的這兩個巨型衛星網絡目前在這些目標上明顯落後。未能按期完成部署的企業,可能被要求縮減規模。
盡管如此,專家們認為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中國的衛星發射通常會在下半年加快。而技術上的突破也可能徹底改變當前的格局。
麥克道威爾表示,今年和明年或許將標志著Starlink壹家獨大的局面開始向更加多元競爭的格局過渡。-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