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4 | 來源: 叁立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提到神醫,在中國醫學的浩瀚歷史長河中,華佗與扁鵲兩位神醫無疑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他們的事跡不僅流傳千古,更在無數典籍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其中,扁鵲的《扁鵲見蔡桓公》壹事,被韓非子精妙地記錄於《喻老》之中,而後更被教育工作者匠心獨運地改編為課文,成為壹代代學子啟蒙的必讀篇章; 不過,扁鵲的故事後來卻被從中國教科書中移除,這項決定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扁鵲見蔡桓公》是戰國時期思想家韓非創作的壹篇散文。 此故事述及神醫扁鵲壹日偶遇蔡桓公,直言不諱地指出:“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然而,蔡桓公對此嗤之以鼻,認為扁鵲無中生有,故斥之而去。 隨後,扁鵲數次相見,皆苦口婆心地勸誡蔡桓公趁早醫治,然蔡桓公始終置若罔聞,堅稱自己無恙。 直至第肆次相見,扁鵲望之而還走,蔡桓公方覺事態嚴重,然扁鵲已遠走秦國,而蔡桓公終因病重不治而亡。
此故事雖簡短,卻意蘊深遠。 韓非子借扁鵲之口,告誡統治者應防微杜漸,虛心納諫,防患於未然。 同時,亦諷刺了統治階級的傲慢與偏見,以及遷怒百姓的丑惡行徑。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如今這篇富含哲理的課文竟被移出了教科書。
2017年,中國的中學歷史課本刪除了有關扁鵲的內容。 其主要原因是“歷史教材”在本著嚴謹、科學、負責任的態度對扁鵲進行研究時,發現扁鵲這個名醫是否真實存在已然成了最大的問題。 當時,不少人對此感到不滿,認為“欲亡其國,必亡其史”,扁鵲被專家從歷史課本移除,引發了極大的爭議。
而扁鵲之所以被從課本中刪除,專家的論點主要基於扁鵲病人的時間線存在矛盾。 在《韓非子·喻老》中,扁鵲治療的對象是蔡桓公,活躍於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57年之間。 然而,在《史記》的記載中,扁鵲曾為趙簡子看病,而趙簡子的活動年代遠在公元前519年,與蔡桓公的時代相差甚遠。 此外,《史記》也記載了扁鵲在公元前310年出現於鹹陽的事跡,這使得扁鵲的活動時間跨度達到了近200年。 這在古代生活條件下,顯然是壹個不可能的事,即使是精通養生之術的神醫,也不可能擁有如此漫長的壽命。
總結來說,專家認為,把這種不科學的扁鵲當做中醫界的偶像,是對中醫的玷污。 而把壹個虛構的人物繼續留在歷史課本,對中華民族“實事求是”的傳統美德也是壹種傷害,因此,將扁鵲從歷史課本中移除。-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