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4 | 來源: BBC中文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7月14日,中國召開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這是10年來首次。會後,中共黨媒《人民日報》罕見發表了習近平以直白措辭批評地方政府“壹窩蜂”上馬新能源和人工智能項目的報道。他向與會者提問:“上項目,壹說就是幾樣: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車,是不是全國各省份都要往這些方向去發展產業?”
彭博社稱,直接且口語化的批評較為罕見,因為官方媒體通常會發布他更正式的講話或政策指引。
習近平發表上述言論之時,正值中國“反內卷”運動之中——3月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整治“內卷式”競爭;6月修訂出台《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7月中央財經委會議提出“反內卷”,治理無序競爭,推動落後產能退出。
這壹口語化的質疑,壹方面揭示了當前中國地方政府在新興產業布局上的嚴重同質化問題;另壹方面,也展現出中國政府的執政弊端——“大政府、大市場”的體制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埋下了產能過剩的隱患。
“零公裡”贰手車亂象
習近平點名的叁個產業,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過剩現象,並且在業界持續引發關注。
人工智能作為中國最新引以為傲的產業,今年初因“深度求索”(DeepSeek)技術的爆火而備受矚目。這壹現象被稱為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不僅被官方用來宣傳高價值產業發展的優越性,也被認為是中美競爭的關鍵領域之壹。
然而,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托爾斯滕·斯洛克(Torsten Sløk)近日發出警告,認為人工智能的泡沫可能比上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泡沫更為嚴重。他的依據是,目前標准普爾500指數前拾名公司的市盈率持續攀升,已經超過了90年代的紀錄。
市盈率通常用來衡量股票價格相對於公司盈利水平的高低。換句話說,雖然這些公司的股價不斷上漲,但盈利水平並未同步增長,市場的熱情正在脫離理性。
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車雖然是席卷全球的熱潮,但更像是中國獨有的優勢產業。不過,這壹產業也因激烈的競爭而陷入內卷和重復投資的困境。最引人注目的是兩個月前關於“零公裡贰手車”的討論,起因是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批評目前各大贰手車平台上廣泛存在的“零公裡贰手車”現象。
“零公裡贰手車”是指壹些經銷商為了緩解庫存壓力,將庫存時間較長的新車注冊為贰手車進行出售,以便快速處理庫存。同時,壹些新能源汽車廠商為了營造持續熱銷的假象,增強投資者信心,也默許甚至縱容這種行為,甚至在新車下線生產後直接上牌照。
針對這壹現象,官方也已直接介入整治。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就“零公裡贰手車”問題約談了相關企業,要求整頓行業亂象,並將其列為汽車行業內卷的典型表現。
算力泡沫的問題也可以從部分上市公司的公告中窺見端倪。例如,城地湘江、平治信息等多家上市公司在2024年發布的相關公告中,透露出算力資源的閒置現象。根據官方發布的《數據中心綠色低碳發展專項行動計劃》,到2025年底,全國數據中心的整體上架率要達到不低於60%。這意味著,即便實現這壹目標,仍有相當壹部分算力資源處於閒置狀態。
上海超算中心主任李根國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表示,過去各地數據中心建設存在同質化競爭,加之建設周期較長,早期的數據中心往往只是把老舊服務器壹排排地擺進去。後來發現,實際需求並沒有那麼大,尤其是雲計算發展以後,大家都開始使用虛擬服務器,導致部分算力資源被長期閒置。
政府引導下的重復投資
無論是哪些新興行業,其背後幾乎都能看到政府的身影。中國政府壹直在主動推動、積極介入產業的規劃和投資,這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最為知名的例子,就是李克強在任期間推出的“中國制造2025”計劃。該計劃從2015年到2025年,歷時拾年,針對拾大新興領域進行重點扶持和推薦。
這壹計劃取得了顯著成果。有媒體估算,到2025年,“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完成度將超過80%。不過,這種政府主導的產業升級背後,也帶來了壹些爭議。政府的推動意味著大量補貼、政府性基金的投資,以及產業政策的傾斜。這些做法讓壹些國家對貿易公平性產生了質疑和摩擦。
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多年來該行業享受了數以千億計的補貼。幾家炙手可熱的公司也都獲得了政府性基金的注入。例如,小鵬汽車主要獲得了來自廣東的產業發展基金支持;理想汽車則主要獲得了來自北京的政府基金投資;蔚來汽車則得到了安徽省相關基金的支持。
2025年上半年,中國壹級市場的創投格局也發生了深刻變化。第叁方機構IT桔子的數據顯示,在前20名活躍機構名單中,地方國資背景的機構占據了半壁江山,而以往活躍的高瓴創投、紅杉中國等投資者則退居贰線。
從投資占比來看,壹季度國資背景的投資金額超過900億元,占市場總投資金額的約67%。各地也紛紛設立大規模投資基金。例如,北京設立了100億元專項債券,投向政府投資引導基金。這些政府支持的基金高度聚焦於半導體、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高端領域。
當然,支持者則認為,這種模式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趕上大國競爭的步伐。尤其是在AI等領域快速崛起的當下,如果有政府的強力資金注入,從長期來看有可能獲得超額收益。
不過,也有批評者提出了不同觀點,比如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發表的研究論文《地方政府引導基金與高技術制造業布局——基於國有建設用地出讓數據的觀察》明確指出:政府引導基金的設立可能會惡化城市之間高技術制造業投資的產業同構化問題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
文中提到,政府引導基金的設立使得城市新增高技術投資項目的產業分布更分散且相似度更高。此外,中國知名經濟學家張維迎長期以來批評政府主導的投資基金模式,認為這種做法違背了市場經濟規律。因為這類基金往往缺乏退出機制,人為延長了“僵屍企業”的生命周期,扭曲了市場正常的競爭秩序。
政績焦慮
新能源汽車產業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
近期倒閉的多家新能源企業背後都有政府基金的影子,這也導致了國有性質基金的損失。例如,剛剛陷入資金鍊困境的哪吒汽車,其背後就包括桐鄉市、宜春市和南寧市叁個市屬財政引導基金的支持。地方官員的政績焦慮成為推動重復建設的重要推手。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的威廉·奧弗霍爾特博士在其著作《中國成功的危機》中指出,這種競賽型發展模式“讓地方官員更關心項目的政治影響力,而非經濟效益”。
中國從官方到學者都在進行對“反內卷”的聲討之中,但是“內卷”並非中國的企業所願,而是不得已為之——壹位在長叁角地區從事制造業的企業主匿名向BBC中文表示,目前行業內卷嚴重,他們正處於非常痛苦的階段。
他說,對於他們這種較為傳統的制造業來說,困境在壹定程度上源於疫情期間全球貨幣政策寬松,導致海外需求暴漲,他們因此大力擴充產能。然而,近兩年海外需求收縮,國內消費信心不足,需求也持續低迷,導致此前擴建的許多產能如今面臨困難,利潤大幅下滑。
這位企業主表示,現在他們接單甚至願意在微虧的情況下運營,雖然虧錢,但至少能保證工廠運轉、員工不失業,企業得以存續。但如果這種狀況長期得不到改善,企業最終還是難逃倒閉的命運。
他個人對未來仍抱有壹定希望,壹方面寄望於中美能夠達成較好的關稅協議,讓中國企業繼續抓住部分海外市場;另壹方面也希望中國經濟能夠復蘇,消費者更願意花錢,從而帶動內銷業務的回暖。但他坦言,目前無論是外銷還是內銷,都還沒有看到明顯的好轉跡象。
這種內卷的危害還有外溢性,比如低價的新能源汽車對歐盟市場的沖擊。經濟學人智庫(EIU)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蘇月此前向BBC中文分析,中國決策者主要擔心無序競爭和產能利用率低,而貿易伙伴則更關注中國整體產能和產量的快速增長。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耶倫對電動汽車(EV)市場供過於求和潛在的不公平補貼表示擔憂,盡管按照中國的標准,電動汽車(EV)的產能利用率並不低。這種情況下,會看到更多針對中國制造業的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尤其是在許多發達經濟體對通脹的擔憂減弱的情況下。這些調查可能會延伸到中國的海外工廠,包括東盟國家的工廠。-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