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24 | News by: BBC中文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这一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果。有媒体估算,到2025年,“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完成度将超过80%。不过,这种政府主导的产业升级背后,也带来了一些争议。政府的推动意味着大量补贴、政府性基金的投资,以及产业政策的倾斜。这些做法让一些国家对贸易公平性产生了质疑和摩擦。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多年来该行业享受了数以千亿计的补贴。几家炙手可热的公司也都获得了政府性基金的注入。例如,小鹏汽车主要获得了来自广东的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理想汽车则主要获得了来自北京的政府基金投资;蔚来汽车则得到了安徽省相关基金的支持。
2025年上半年,中国一级市场的创投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三方机构IT桔子的数据显示,在前20名活跃机构名单中,地方国资背景的机构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以往活跃的高瓴创投、红杉中国等投资者则退居二线。
从投资占比来看,一季度国资背景的投资金额超过900亿元,占市场总投资金额的约67%。各地也纷纷设立大规模投资基金。例如,北京设立了100亿元专项债券,投向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这些政府支持的基金高度聚焦于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端领域。
当然,支持者则认为,这种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赶上大国竞争的步伐。尤其是在AI等领域快速崛起的当下,如果有政府的强力资金注入,从长期来看有可能获得超额收益。
不过,也有批评者提出了不同观点,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发表的研究论文《地方政府引导基金与高技术制造业布局——基于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数据的观察》明确指出: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可能会恶化城市之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的产业同构化问题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文中提到,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使得城市新增高技术投资项目的产业分布更分散且相似度更高。此外,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张维迎长期以来批评政府主导的投资基金模式,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因为这类基金往往缺乏退出机制,人为延长了“僵尸企业”的生命周期,扭曲了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
政绩焦虑
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近期倒闭的多家新能源企业背后都有政府基金的影子,这也导致了国有性质基金的损失。例如,刚刚陷入资金鍊困境的哪吒汽车,其背后就包括桐乡市、宜春市和南宁市三个市属财政引导基金的支持。地方官员的政绩焦虑成为推动重复建设的重要推手。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威廉·奥弗霍尔特博士在其著作《中国成功的危机》中指出,这种竞赛型发展模式“让地方官员更关心项目的政治影响力,而非经济效益”。
中国从官方到学者都在进行对“反内卷”的声讨之中,但是“内卷”并非中国的企业所愿,而是不得已为之——一位在长三角地区从事制造业的企业主匿名向BBC中文表示,目前行业内卷严重,他们正处于非常痛苦的阶段。
他说,对于他们这种较为传统的制造业来说,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源于疫情期间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导致海外需求暴涨,他们因此大力扩充产能。然而,近两年海外需求收缩,国内消费信心不足,需求也持续低迷,导致此前扩建的许多产能如今面临困难,利润大幅下滑。
这位企业主表示,现在他们接单甚至愿意在微亏的情况下运营,虽然亏钱,但至少能保证工厂运转、员工不失业,企业得以存续。但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企业最终还是难逃倒闭的命运。
他个人对未来仍抱有一定希望,一方面寄望于中美能够达成较好的关税协议,让中国企业继续抓住部分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也希望中国经济能够复苏,消费者更愿意花钱,从而带动内销业务的回暖。但他坦言,目前无论是外销还是内销,都还没有看到明显的好转迹象。
这种内卷的危害还有外溢性,比如低价的新能源汽车对欧盟市场的冲击。经济学人智库(EIU)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苏月此前向BBC中文分析,中国决策者主要担心无序竞争和产能利用率低,而贸易伙伴则更关注中国整体产能和产量的快速增长。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耶伦对电动汽车(EV)市场供过于求和潜在的不公平补贴表示担忧,尽管按照中国的标准,电动汽车(EV)的产能利用率并不低。这种情况下,会看到更多针对中国制造业的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尤其是在许多发达经济体对通胀的担忧减弱的情况下。这些调查可能会延伸到中国的海外工厂,包括东盟国家的工厂。-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