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5 | 來源: 德國之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中美博弈 | 字體: 小 中 大
https://t.co/P6h6SaLrNm— DW 中文- 德國之聲 (@dw_chinese) July 25, 2025
在瞬息萬變的中美貿易戰背景下,跨境商人正努力尋找生存空間。從生產商積極談判、中介公司避稅奇招,到中國電商轉戰歐洲、大公司產業鏈轉移,各方在關稅重壓下探索出路,然而部分成本最終仍轉嫁至美國消費者。
中國於7月14日公布了6月份的出口數據,出口同比增長5.8%,高於5月份4.8%的增幅,進口也出現復蘇,增長1.1%,為今年以來首次增長。雖然對美出口下降16%,但降幅不到5月份34.5%的壹半,許多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從事跨境貿易的人也在努力適應著政策的瞬息萬變,並且希望從中找到生存空間。
中國生產商積極談判
在德州的運動品牌創始人裡約(Rio)在過去幾個月內頻頻飛往中國和生產商談判。他告訴記者,他在中國合作的生產商因為中國國內消費市場的不景氣,所生產的產品主要運往美國和歐洲市場,也因此非常願意幫助裡約進行申報和清關。
“貿易戰壹開始,美國從中國進口貨品的關稅是越來越高的,我記得那段時間,幾乎每看壹次新聞,關稅就會提高壹點、我不誇張地說,我每天晚上都睡不好,然後每隔幾個小時就醒壹次,看有沒有和關稅有關的新聞。我的手機上壹出現川普講話的提示,我手都是抖的。我的員工也知道關稅對我們的生意影響很大,那段時間,辦公室裡幾乎都沒人聊天。然後有壹天,關稅突然就就漲到了245%,我看到那個數字的時候,也就釋然了,因為這樣我也不用去想有沒有辦法維持公司的運轉,在這個關稅下面,生意是肯定做不了的。我立刻停掉了在Amazon和Meta的廣告營銷,也告訴我的員工他們可能會被裁員。我讓我公司的會計清點壹下壹共還有多少現金,多少存貨。然後我就關了手機,開車去打高爾夫球。打了六個小時,什麼都沒想”,他告訴記者。
大概是壹周之後,在中國的生產商主動打來電話詢問接下來的備貨情況,在知道他的顧慮之後,表示願意承擔機票,邀請他去中國詳細面談。
他飛去中國,來到廣東省壹家生產運動器材的工業園區內,除了他合作的生產商之外,同壹園區裡有不少不同的廠商,也有許多來自美國的進口商早就在園區內等待。他很快就見到了生廠商的代表,和會說流利英語的律師。
“壹切都好像很容易,他們反復說自己很有經驗,也有很多美國客戶使用這種清關的服務,他們不斷向我保證我壹定會按時收到我的貨物的。他們還讓我去參觀了他們的倉庫,裡面有打包好的准備發往美國的產品,每個穿著藍色制服的工人都很忙碌。我突然覺得好像關稅也不像我以為的那麼嚴重。”
生廠商讓裡約使用“完稅後交貨”的服務,即Delivered Duty Paid,簡稱DDP,意味著賣方負責將貨物運送至裡約在美國德州的所有費用和風險,包括進口關稅、稅費和清關費用。而裡約則需要多支付壹筆服務費。
“對我來說,當然是很劃算,我也不是很清楚背後是怎麼操作的,但中介看起來有很多在不同國家做生意的經驗。她是個女生,說話很快。我看了她起草的合同,確實對我來說,風險降低了很多。”
當裡約回到美國後不久,5月份,美國和中國的官員在日內瓦談判後同意減低關稅,在此此後的90天內,美國將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從 145% 降至 30%,而中國對美國產品的關稅也將從 125% 降至10%。
已經很久沒睡好覺的裡約立刻又飛到中國,和生產商討論了接下去半年內要做的款式。原本計劃在夏天投產的與感恩節和聖誕節有關的節日系列也提早進入日程規劃。因為他不確定特朗普總統什麼時候會再次變換關稅政策,只能未雨綢繆。談妥設計的細節後,生廠商請他在當地壹家餐館裡,壹起喝了壹杯。
中介公司有避稅“奇招”
在和專門負責清關的中介合作後,裡約支付約10%的服務費,低於30%的關稅。這對裡約來說是仍可承擔的費用,也讓他不用徹底關閉 公司。
常年為美中跨境貿易公司做咨詢服務的吳女士(Maggie Wu)則向記者指出了這樣的清關服務中可能存在的貓膩。
“這種中介就是通過少報稅來規避掉壹部分應該支付的稅款”,她告訴記者。
吳女士表示,這種提供報關“壹條龍服務”的中介公司早就存在,但因為之前關稅不高所以並不劃算。她向記者解釋道:“海關不可能每壹批貨都檢查,那麼就可以賭海關並不會仔細地開箱檢查。即使真的開箱檢查了,也可以在報稅的類別上做壹些手腳。例如是昂貴的塑料裝飾物,但可以按照塑料原材料的價格來報,或者把高級的智能家電,按照普通的家電來報,海關檢查的時候,也可能過關。或者是價值100美金的體育比賽專用的衣服,可以按照10美金來報稅,海關可能看不出其中區別,只要買方依然支付了100美金,賣方也不會介意。”-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