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25 | News by: BBC中文网 | 有2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他解释,台湾不像外国有健全的社区运动或“俱乐部系统”,而是以“体育班制度”确保竞技运动员的产生,“在体育班的不一定都会变成国家队,但国家队一定是从体育班产生,可以看作是一个生产国家代表队预备军的教育制度”,而该制度是用学历为“诱饵”让学生运动员留在体系内。
此外,这次涉事的教练周台英在体坛地位崇高,球员更加不敢挑战权威。周现年61岁,是台湾女子足球的传奇人物,球员时期率队夺得亚洲杯三连霸、晋级世界杯八强,并开启台湾女足旅外先例,退役后曾担任女足国家队总教练,执教台师大女足九度称霸大专足球联赛。
“当周台英同时是教练和研究团队成员,就会混淆角色——学生配合抽血实验,是作为球员在服从教练,还是出于受试者的自主意愿?这次明显就是权力不平衡,学生不是真正自愿的。”焦佳弘说。
台湾女子足球员工会声明指,本次事件虽然发生在师大,“但剧情对于大多数体育升学的学生运动员实际上并不陌生”,呼吁当局正视体育制度的权力关系与人权压迫,向学生运动员提供权利意识、劳动意识上的培力,面对不当指令时能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血论文”背后的系统性问题
图为7月13日“2025东亚足球锦标赛”,中华女足对中国女足。
除了对学生的压迫,体育班体系也被指将教练推向困境。
周台英是台师大运动竞技系的“教授级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台湾教育部规定,“具有特殊专业实务、造诣或成就,足以胜任教学工作者”,即使学历条件不符,仍可受聘大学任教。
台湾国立体育大学体育研究所教授陈子轩指出,政府的“美意”是让运动员退役后有稳定工作,教练得以“拿奖牌换博士学位”成为“教授”,惟一旦进入高等教育体系,就必须产出学术论文,教练的生存之道往往是“用手上的学生运动员作为资源”,配合各类研究,才能满足升等与评鉴要求。
以这次台师大抽血实验为例,该案涉及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国科会)的“精准运动科学研究专案”,台师大以“建构新世代精准女性足球运动生心理、伤害及表现的智慧感测与衡鉴平台”获得近2,700万元新台币经费,体育系教授陈忠庆是计划主持人,周台英为研究团队成员。
根据《报道者》取得的伦理审查委员会调查报告,该实验初期已偏离学术伦理,例如周台英身兼老师和教练但未申报利益冲突,计划报告也未明列需采血等。
更引人关注的是,揭露事件的简奇升并不在受试者名单上。而同期陈、周两人在国际期刊共同发表多篇关于菁英女子足球员的论文,实验包括连续多天、在90分钟的间歇性折返跑后抽血等等。外界质疑,女足学生是否在不知情下供血多项研究。
国科会回应称,全台湾一百多所大学中,体育学门申请“人体试验计划”数量,台师大占比超过六成,“非常不寻常”,若确认该校违规会追缴经费、停权等。教育部已宣布清查陈、周所有研究计划和学位论文,凡涉及血液样本将全面审查。
事件也引发医疗界高度关切,医生公会全国联合会发声明严厉谴责,指非医疗专业人员为受试者抽血,已超越学术研究界限,属非法执行医疗行为,“绝对不可宽容”。
中华足协宣布,认定周台英强制抽血的行为属霸凌运动员,依教练管理办法注销其教练证,终生禁止她参与足球事务。
体育生制度的历史包袱
女足丑闻曝光后,有自称来自跆拳道队的学生也在网上揭露曾被“抽血”。-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