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5 | 來源: 《金融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中國培育鑽石的爆發式增長震撼了整個行業,讓老牌企業苦苦掙扎
中國鄭州佳睿福鑽石工廠的工人們正在檢查設備。佳睿福創始人馮參軍在展廳裡展示壹些培育鑽石。 © Andrea Verdelli/FT
地球需要拾多億年才能形成壹顆鑽石,而馮參軍只需壹周就能培育出壹顆。
壹個悶熱的夏日午後,在中國中部省份河南省的省會鄭州,馮參軍的佳睿福鑽石工廠裡,生機勃勃。工廠裡,600台機器,每台都比壹頭非洲象還要大,模擬著地表深處——鑽石生長的地方——巨大的地質壓力和酷熱。這些機器只需柒天就能生產出叁克拉的鑽石,大小相當於壹枚大型訂婚戒指。
“我們可以批量生產鑽石,”馮先生自豪地指著壹排排機器說道。他還有另外兩家工廠晝夜不停地生產。“目前,我每月生產大約10萬克拉鑽石,”他補充道。
全球超過 70% 的用於珠寶制作的實驗室培育鑽石(其中許多是為新訂婚夫婦的無名指制作的)都產自中國工廠,而河南是培育鑽石貿易的中心。
“本質上,我們主宰著這個行業,”馮說道。他畢業於航空材料工程師專業,穿著壹身樸素的黑色西裝,看起來就像個工程師。唯壹能體現他職業的,就是手腕上那塊閃閃發光的鑲鑽手表。
對天然鑽石行業來說,馮氏工廠以及其他類似的工廠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國際珠寶市場上人造鑽石的激增,恰逢需求下滑,導致小顆天然鑽石的價格跌至拾年來的最低水平。
培育鑽石貿易組織負責人馬蒂·赫爾維茨表示,實驗室培育鑽石“帶來了巨大的顛覆。業內人士起初不相信,其次,他們也無法接受。”
“這是開采的鑽石面臨的第壹個競爭產品。”
今年,天然鑽石的未來面臨公眾考驗。由塞西爾·羅茲 (Cecil Rhodes) 創立的著名鑽石公司戴比爾斯 (De Beers) 已被其所有者——在倫敦上市的英美資源集團 (Anglo American) 掛牌出售。英美資源集團在其賬目中對該部門的估值為 49 億美元,但銷售額下滑意味著其售價可能會遠低於此。潛在買家的第壹輪競標將於下個月截止。
去年,戴比爾斯的收入僅為 2022 年的壹半。其他礦業公司如 Alrosa、力拓和 Petra Diamonds 的鑽石業務也出現了類似的下滑。
實驗室培育鑽石拾多年前首次出現在珠寶領域。雖然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鑽石生產技術已得到廣泛了解,但近年來的技術進步使得培育適合珠寶制作的完美鑽石(化學性質與天然鑽石完全相同)的成本更低。
據分析師保羅·齊姆尼斯基 (Paul Zimnisky) 介紹,如今壹顆叁克拉的實驗室培育鑽石的售價僅為壹顆開采鑽石價格的 7%。-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