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5 | 来源: 联合早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香港 | 字体: 小 中 大
书展缺席,问题不在主办者,也不在读者,而在于整体阅读氛围日益稀薄。人们并非不读书,而是没有被鼓励去深读、慢读;不是没有阅读需求,而是缺乏仪式、空间与集体体验。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读者,更需要一个“共同体”的营造者——一个让人们愿意走进去阅读空间的理由。
配搭香港书展而举行的零食世界展,人潮汹涌。 (作者提供)
期待文化通行证推动阅读
对出版业者来说,今年值得期待的事,莫过于政府落实“文化通行证”积分,可用于购买本地文艺书籍的政策。若宣传得当、程序简便,它有潜力成为一把文化钥匙,让平日少阅读的国人也能打开阅读之门,愿意走进书店,愿意参加讲座,也愿意支持本地作家的作品。
文化通行证的推广仍需配套措施。书店、出版社、作者须要联手设计多样的活动,鼓励让国人以积分支持本地文艺书籍,打造一个“文化经济”与“精神消费”并行的新平台,进而争取让全国书展“复活”。
从精神粮食回望精神零食,我不会贬低“零食”。零食可口,零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问题是:我们是否只吃零食?阅读是否还能引导我们回归主食?
本届香港书展给出一种答案:阅读仍可以是城市的节日,书仍可以是生活的可口粮食。重要的是,在精神零食化的阅读时代,我们是否仍然愿意坚持文学、坚持阅读,视之为人生的真正滋养。
这份坚持,也许是每一个书展,每一家书店,每一位出版人最该守护的信仰。-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