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5 | 来源: MSNBC/钛媒体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特朗普 | 字体: 小 中 大
郭霆:是的,它在很多国家的定价就很低。
在中国,吉利德的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丙通沙)是在2020年进行的医保谈判,当时中国已经有一个竞争对手的品种,但是大家普遍认为吉利德的药更好一些。当时大家议论纷纷说,它会定什么价?中国丙肝存量患者数很大。结果它直接上来给了很低的价格,在中国给了大几千到小一万,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应该在一万左右——也就2000美元,只是美国价格的3%左右。所以药企的全球区别定价行为,是长期以来行之有效、且对它来说理性的做法。
郭霆:这里涉及卖药的边际成本:我在美国能拿高价,在别国拿不到高价,放弃别国市场就没钱挣,也治不了那的患者,那我干脆低价给。所以各国价格很不一样。直到如果主要国家跳出来说要参比全球最低价,或某范围内国家最低价,就会对它全球定价策略有很深影响。比如当时中国做医保谈判常拿韩国价格做例子。韩国在发达国家里药品价格往往是洼地,非常低,这有它自身的历史原因,而且它人口基数小。
泓君:人口基数小,药价不是应该更贵吗?因为对药企公司来说,销量也少,你的议价权其实是更低的。
郭霆:比如英国、德国、加拿大(专题)都是“你不给这个价格,我就不报销”。药企理性的商业决策就是接受这个价格。直到中国医保开始参照韩国价格,有些药企的品种甚至从韩国撤出了。这次特朗普参照的OECD国家里有韩国,我们要观察主要药企对价格特别低的国家有什么策略:它甚至可能撤出。但从特朗普角度,他说美国价格太高,但别的国家价格太低——并不是一味要降美国药价,而是常说其他国家没有paid their fair share(付该付的部分)。
泓君:对,我看他讲话里说要去调查“欧洲药价为什么这么低”。感觉他还想推动欧洲提高自己药品定价。这跟当时关税战有点异曲同工,想加钱。但谁能配合?
郭霆:对,各国各有小气候。这些转变可能发生但不会这么快。因此确实有很多药企,特别是欧洲药企,在国内急剧发声。比如英国药企、丹麦药企就说,如果欧洲没有进一步增加对生命科技行业投入和重视,不仅研发端产业端会被美国和中国竞争吸引,终端市场也会受很大影响。博弈非常复杂。
因为从医药角度,作为国家政府,如果一个重要创新药说“我不报销”,政治上很难说过去。说到底就是比谁最狠。药企说“你不给价格我就不卖”,就很难看。但药企说“没办法,美国人要求我这么做,否则我就可能要关门”,欧洲政府怎么办?说“我不管也不报销”可能也很难。
泓君:最开始你说美国药企一枝独秀,能不能从历史角度分析几点核心原因?丹麦药企诺和诺德也很厉害,包括mRNA疫苗是德国BioNTech。欧洲还是有好的制药公司,对不对?
郭霆:有,欧洲并没有全军覆没。不过很多欧洲药企研发总部在美国。你说的那两家倒不在,但都全球布局。
04 高佣金、不透明的“中间商”,美国药价博弈重点郭霆:美国医药行业生态系统特殊,源头上和最末端支付上有特殊气候,中间环节自然组成。中间环节是整个药企和生物科技行业生态。末端是世界最大药品市场——虽然只有3亿人,但价格高,整个医药市场规模是中国的大概两倍、日本(专题)的两倍多。它占绝大多数药企收入的一半左右。作为企业,在研发时,肯定先从自己市场做起。上游是整个学术体系,特别是生命科学领域大学系统,质和量全球遥遥领先。美国国立卫生院系统(NIH)一年拨款约400亿美元给大学做生命科学研究,加上其他渠道资金,研发资金体量是非常惊人的。
泓君:所以是美国是类似于国立卫生体系,在给大量高校科研基金经费?
郭霆:是的。
泓君:我们之前聊过特朗普削减高校科研基金尤其是NIH,看对整个高校影响。当时很多人说这是在摧毁美国未来科研体系。
郭霆:不知道会不会摧毁,但肯定有影响。其实它整个资金的使用也不是非常有效。绝大多数产出集中在最优秀的实验室和学校,但大量的钱给了中尾部的实验室和学校,资金配置有优化空间。但他最近做的是挑最头部的,要砍哈佛,这就没话讲。-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