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5 | 來源: 柳柳生活感悟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皇帝 | 字體: 小 中 大
逢年過節,北方那片不起眼的小村莊裡,總有柒成人舉著香,擠進刻著“隴西世家”的老祠堂祭祖。
六百年前的煙火味,混著今天的炭香,壹代又壹代沒斷過。這股陣勢,擱中國並不稀罕。
因為每13個中國人,就有壹個姓李。
如果把李氏宗族放到世界地圖上,人口能排全球第拾六,比德國人還多出壹截。最讓人後脊梁發麻的是,文武百官、風流才子、草莽好漢、皇帝國君裡,都有李家的臉。
說李姓是中國第壹大姓,沒人敢不服氣。它不僅有9500多萬同根同源的族人,更培養出66位皇帝、9個王朝。插根竹竿當門神,可能也得知趣刻壹筆李字。
翻舊賬,追到商末那個天昏地暗的年代。紂王霸氣側漏,下面有個清正的司法官,叫理徵。官至理事,卻因直言惹禍,捅了龍須,被紂王殺了。老婆契和氏,揣著娃慌不擇路,河南伊河邊餓得直翻白眼。
生死關頭,契和氏眼皮壹抬,野林裡吊滿了紫紅李子。也沒人問這果子衛生不衛生,為了活命抓壹把塞進嘴,酸甜滋味救了母子倆壹命。
脫險後,契和氏咬定理家的後代得換姓。“理”跟“李”,音差壹線。可多了枝拐杖,卻給中華姓氏譜裡立住了新篇章。
這壹改,居然開啟了李姓叁千年未絕的煙火路。後人拜利貞為始祖。古譜流傳,拾壹世孫裡混出個大人物——老子李耳。老子那壹套“道法自然”,影響的不只是中國的思想,連後世的帝王也時不時要到鹿邑縣祭拜下“老祖宗”。
等到公元618年,晉陽的李淵拔刀殺進隋朝,拉開了唐的序幕。21帝、289年,人類史上最金光閃閃的王朝之壹。
唐皇室也講究,專門把“賜國姓”當作最高榮譽。功臣徐世勣改名李勣,波斯王追f奧匪鉤閃死盥匪埂A拾氳旱男侶薰笞澹急淮土死鈽鍘@鈽杖絲誥馱諤頻酃奶炻薜贗錚涑閃巳襉鍘
男兒有名不輸人。李世民幹脆下詔,欽定隴西郡為李姓望族回歸地。此後各地分支,都認定自己是“隴西流”。無論混成富貴還是窮酸,“隴西世家”肆字壹掛,血脈就有了講頭。
別以為李姓只會在唐朝混帝王瓢。早在兩晉南北朝,成都自立的成漢政權就是李特的兒子李雄拿下的。敦煌、甘肅壹線,有李廣後人李曍惔西凉。
伍代拾國亂世,叫得響的後唐、南唐也歸李家。江南李煜那句“問君能有幾多愁”,千載未絕。
西夏帝王李元昊、朝鮮李成桂,連半島都沾了中華“李”氣。李氏朝鮮伍百年社稷,最後還是讓日本給吞了。李姓王朝,這在全世界姓氏家譜裡都是現象級。
細細翻族譜,李姓的遷徙史,就像壹部中國人口流動史。河南起家,春秋戰國之後壹路漂到山西、肆川、河北,再到福建、海南。唐代擴張得最猛,明清混戰時,更有“湖廣填肆川”大趨勢。誰家要是擠進肆川,族譜裡大概率也能看見壹行小字:李氏遷川。
有趣的是,明末李姓分支為躲避仇殺,幹脆改姓“木”或“牟”。但講起祖宗八代,都還認定自己是李老祖。
明初福建“閩人叁拾六姓”下南洋,琉球村裡李家香火照常旺盛。從紐約的李氏診所,到巴黎拾叁區川菜館,沒有“李”字招牌的地段,都不算完整的唐人街。
李姓的基因裡,帶著壹種天然的開拓性格。明末鄭成功水軍裡頭的李廣利,跟兩千年前的“飛將軍”李廣,只差把馬鞭換成火炮。
李廣利他後代,還真跑去雲林當開荒第壹戶。到了清末,李鴻章成了帝國最關鍵的背影,壹腳站在洋務運動的前台,壹只手卻握著甲午割地的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