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6 | 來源: 每日人物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外賣大戰,擁有壹個戲謔的開場。
它從玩梗開始。難得能薅壹把資本羊毛的打工人,壹邊把奶茶塞滿冰箱,壹邊調侃“自己是商戰最大的受害者”——長胖,似乎就是參戰最大的風險。就連平台方自己,也用“擦槍走火”來形容大戰的開端,本來沒想開戰,但卻打起來了。
然後是鋪天蓋地的0元購、免單券,騎手們把奶茶店圍得團團轉。網友們覺得好笑,形容這是“壹代人有壹代人的雞蛋要領”,直到搖奶茶的店員幹不動了,外賣員取而代之沖進店鋪,自己做起了奶茶,點外賣開始成為集體狂歡。
平台補貼了,商家爆單了,消費者得了便宜了,這場大戰,壹度看上去很美。1000萬、2500萬、4000萬、6000萬、8000萬、1.5億單……壹份份歡欣鼓舞的戰報裡,每壹個數據都透著喜氣。
不少商家,拼命接住了這波“潑天的富貴”。比如湖北某縣城壹個庫迪加盟商的店,本來都“快要死了”,自從京東開始做外賣,淘寶、美團又跟進加碼後,店裡的生意被補貼後3.9元壹杯的咖啡“救活”了,每天的訂單從幾拾杯上漲到幾百杯。
但在空調房裡痛快飲下冰咖啡、冰奶茶時,很少有人想過:手裡的低價外賣,到底是誰在買單?
壹個常見的觀點是,低價大多由平台補貼,商家們薄利、多銷。但多位餐飲店老板告訴每日人物,那些低價訂單,平台的補貼大概只占到10%~30%,這意味著壹張10元的優惠券,平台可能會補貼2元,剩下的8元只能是商家去掏。再加上由商家支付的配送費,他們有很大概率會面臨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忙得腳不沾地不說,最後壹算還是虧錢。
外賣大戰打到今日,到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我們跟壹群餐飲人聊了聊。在平台高亢嘹亮的喊話間,在屢創新高的訂單數字間,是真實的賬本、計算器按到冒煙的老板,和每壹個,疲憊的打工人。
爆單的隱形代價,究竟有多大?
壹航 茶飲大加盟商
坐標某壹線城市
剛剛半個小時,就有叁個員工來找我加工資——再不加工資,我的員工們都要跑完了。
我投資了很多茶飲品牌,目前手裡有40多家瑞幸,6家蜜雪冰城,2家霸王茶姬,還新做了2家麥記牛奶公司。5月某壹天,我突然發現,自己名下幾乎所有飲料店,單日銷量都超過了1000杯。那時我還特高興,說這回發財了,外賣大戰能賣這麼多。
那個時候,搞活動的主要是京東,補貼還算挺多的,尤其是我有些門店旁邊的庫迪,原來都沒什麼生意,瞬間被盤活了。到6月初,瑞幸的運營在群裡通知我,說我們也要上京東了。大家都覺得,庫迪都能賣這麼多,那我們也沒問題。的確,那個時候是不虧的。
直到後面陣仗越打越大,就開始虧錢了——有很多隱形的成本,就在爆單的過程中產生了。
比如,罰款。瑞幸品控算是嚴格的,我們壹個店裡有4個監控,只要監控裡出現不規范的行為,或者經理來檢查的時候有壹點髒的地方,都會扣分,扣多了就要罰錢。
▲ 瑞幸品控嚴格,店員操作不規范很容易被罰款。圖 / 視覺中國
我們門店最近被扣分的原因,念給你聽:冰箱表面有奶漬;地上有壹顆咖啡豆;操作區掉了壹個水杯。今年我40多家瑞幸門店加起來,都被罰6萬多塊了。我之前從來沒被罰過錢,因為如果壹個區域有超過5家店,我就會多備壹個人,專門去每家店巡邏,解決衛生問題。
但現在不壹樣了,每個人都走不開,每個人都在拼命幹活。但品牌那邊的經理會隨時走進來壹頓拍,包括爆單的時候。哪怕那是中午12點鍾,外面烏壓壓幾拾個顧客在等著,也不會放過。
你知道,爆單的時候,員工如果沒拿住杯子,掉地上了,他是沒時間去撿的,只能先去做下壹杯——壹旦發生這樣的情況,瑞幸的標准流程是,你要立刻把杯子撿起來,把它丟到垃圾桶。但很多客人在等飲料的時候,很難去撿它,因為按照流程,撿了東西,你就必須要去洗手,但洗手也有規定,你必須要洗夠30秒。相當於要浪費壹分鍾,員工們哪裡擠得出時間去撿?
如果你沒那麼忙,經理來的時候,你立刻收拾,別管客人,就是沒啥問題的。但現在壹來幾拾杯,根本顧不上管經理。我有員工剛做好壹杯咖啡,按照規定,他需要立刻把牛奶放進冰箱裡,但經理進來的時候,員工剛把咖啡遞給顧客,沒來及放牛奶,就被扣了分。
▲ 茶飲爆單時,需要幾拾杯飲料壹起做。圖 /訪談者提供
單量不多的時候,如果店裡檢查出問題,我會讓員工自己承擔罰款,但現在都是我出了,不然他們會辭職的。畢竟單量太多,員工工作量翻了壹倍,又要隨時承擔被經理批評的壓力,員工本來就又累又委屈。再罰錢,那就真要幹不下去了。
我不敢讓他們跑啊,這段時間缺人,我希望他們能夠撐過這個外賣大戰。尤其是我在西部壹個城市的門店,那邊員工很穩定,沒有人要求加工資,勤勤懇懇,吃苦耐勞。因為他們覺得,我開的工資已經比當地平均工資高了,是不錯的工作。但我也會覺得很愧疚,會主動給他們發壹點獎金和團建經費,說這是哥給你們的,你拿著,哥請你吃飯。
壹線城市的員工就不壹樣,大家出門在外,就是賺錢來的。外賣大戰最開始的時候,我是沒有多招人的,但單量漲得非常猛。員工們覺得,你生意增長了壹倍,就多賺壹倍的錢,那我漲幾百塊的工資沒關系吧?這個想法很正常,外界也是這麼想的,如果不是最近那麼多餐飲商家都出來說活不下去了,大家還覺得外賣大戰,我們都在賺錢呢。
可以算壹筆賬,如果壹杯咖啡只賣16塊,毛利10塊,但品牌方要抽成2塊,再除去1塊多的平台傭金,還得由我們付壹個6塊5的配送費,這還沒有算人工、水電、房租,到我手裡就沒錢了,可能還得賠點。但在以前,壹杯賺3塊錢肯定有的。
有人說薄利多銷,壹杯就算只賺1塊錢,那你多賣點不就得了?但壹家店的大小是有限的,所能出餐的數量也是有限的。如果你聽到壹家店能賣上千杯,那它就已經是奶茶界生意最好的店了。
我們做外賣,賺的其實是第贰杯的錢。大家點飲料,壹般不會自己壹個人點壹杯,壹般都點兩杯,配送費平均壹下,成本就降低了。這就跟很多餐飲店堂食更賺錢壹樣,它有引流品,也有別的單品賺錢。但現在外賣大戰壹打,大家只點壹杯,甚至會專門拆開來點,騎手們肯定很高興,壹個單變成賺8單錢,但我們是虧的。
我也很難多招人,800~1000杯單量的門店,我會配5~7個人,最少5個人,有壹個人輪休,相當於壹天至少有4個人工作,每個人壹天做200杯,這就是極限。因為飲品訂單不是每個時間段都很平均,員工們可以攤到壹整天的時間裡慢慢做。有時,爆單來得非常猝不及防,它可能就是突然早上、中午壹口氣進來,你不可能為了爆單的幾個小時多招人,其余時間員工就閒著。
茶飲行業的員工,壓力太大了,尤其是需要跑量的咖啡品牌,你要不停地讓員工做得更快。如果慢悠悠地做,壹個人壹天只做100杯,那壹個600杯的門店就要6個員工,店就是不賺錢的,全部發工資去了。
這1塊多的毛利,還沒算多出來的員工工資、罰款,還有隱形的開支——外賣會有退款,因為單太多了,只要超過半小時餐沒送到,打客訴電話就會退錢;有的品牌還要壓錢,因為訂單收入是先進入公司賬戶,第贰天返回來,但他們說現在跟外賣平台有很多賬沒有算清楚,沒法放款,收入就只能先壓著;這麼累,你還要不停補新人,新人幹兩天就跑,你只能招好幾個新人留最好的,又多出來很多支出。
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和瑞幸不壹樣,它們抽點沒有瑞幸多,賺的是加盟費和物料錢。我不參與門店管理的瑣事,但我的會計也跟我說,物料費是漲的。
蜜雪冰城的壹杯檸檬水優惠後只賣1.9元,我光成本就要這麼多了。不過輕松壹點的是,它本來就賣得很便宜,大家就想,你蜜雪冰城就便宜壹兩塊,我為什麼喝你?反正都要喝,那我肯定喝壹杯打折更多的。所以我的蜜雪門店流水增加了,但增加得不多,只有引流產品會賣得多壹些。
我現在還算能挺得住,虧就虧壹點了,無所謂了。就在昨天,瑞幸通知說,要照顧壹下合作伙伴,外賣單不再抽成,這也算是壹個好消息。我只要能熬到大戰結束,很多店就能恢復活力。我有門前店和外賣店,比如火車站、商場裡的店就屬於門前店,因為它只有逛商場、去火車站的人買,這些店最近銷量反而下滑了,柒八百杯降到伍六百杯,沒人在線下喝。反而純做外賣的店銷量翻倍,越適合做外賣的,現在流量就越好。
▲ 對外賣大戰中的商家來說,爆單既甜蜜又苦澀。圖 /訪談者提供
但我的那些門前店,它們壹年租金贰叁拾萬元,貴有貴的道理的,到了冬天,大戰壹過,外賣店的生意沒那麼好了,但門前店永遠有人經過,生意還是會不錯。
這次大戰對我而言也算是機會,很多加盟商頂不住了,就不會亂開店,現在可以投資品牌,去找很多合適的位置。是時候抄底了。
“第壹波上線的商家,還是吃到了紅利”
陳桐 某鹵味校園店加盟商
坐標安徽
我做的兩家店開在學校裡,是品牌店,也有很高的外賣比例。
作為壹家鹵味品牌,它很依賴線上。原因是在去年,門店出現了米飯,從單純地賣鹵味、涼菜,轉型為賣套餐飯。我當時覺得,這是公司的神來之筆,有了飯,就能滿足很多白領、學生的日常用餐需求。有些小店,店裡只需要壹個人,就能靠這個套餐外賣,將原先2000元壹天的營業額增加到4000元。
▲ 鹵味加上米飯,成為了可以滿足很多白領、學生的日常套餐。圖 / 視覺中國
沒多久,公司又上線了拼好飯。之前,大家覺得拼好飯檔次不高,不少品牌不願意去,覺得會降低整體的品牌形象。但是現在,我知道的不少品牌都在入局,走性價比路線。
正因如此,我們門店的線上訂單占比很高,能達到60%以上,甚至有些門店會高達80%。如果我們把線上停掉,不參加外賣大戰,那這個店幾乎就死掉了。當然,現在外賣大戰裡,我們壹單賺不了多少錢,能有壹兩塊的盈利算是不錯的了。但是如果壹天做不到壹定的流水,成本損耗就會非常高,那麼哪怕只賺壹塊錢、兩塊錢,也屬於賺錢了。
所以,我們不得不加入外賣大戰。在學校食堂,是做不了多平台的,最多有壹兩個平台就不錯了。商家能上什麼平台的外賣,基本上都是學校決定的,所以它不會有幾家外賣聚起來大戰,並不是非常集中的矛盾爆發地。
更多被沖擊到的,是學校食堂的那些餐飲檔口。在高校,本身上半年大家就都是虧損的,因為上半年剛好是大叁實習、大肆找工作的時間段,學校裡本來人就比較少,外賣大戰壹開始,學生們基本上不在食堂吃飯了,他們覺得,反正都吃膩了,那還不如點個幾塊錢的外賣。換句話說,食堂裡很多生意都被校外的店鋪給搶走了。
▲ 外賣大戰搶走了學校食堂生意。圖 / 視覺中國
外賣大戰壹開始,我就發現,庫迪的單量漲得非常猛,在這樣的大戰下,拼的是流量,如果是只有壹家店、兩家店的夫妻店,就算上線外賣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有連鎖店會有品牌效應。
所以,我們區域裡有50多家門店,壹起去跟總部申請,想要上京東。當時,總部其實是不願意我們上線的,因為覺得需要全部統壹調配。但我們都覺得,第壹波上線,才能吃到第壹波紅利,所以就跟總部申請去作為示范點、單獨上線,看壹下最終的效果如何。
我們確實吃到了紅利,因為賣得很便宜,壹份20多塊錢的飯,拾叁肆塊就能買到。但在我周圍的大學社群裡面發出來之後,轉化率非常高。壹開始上線的時候,30多家門店只有100多單,幾天之後就暴漲到了1000多單,尤其是靠近學校周邊的門店,都賣得很好,甚至有的扭虧為盈。而且,我們也會想,用戶可能會養成習慣,比如我在線上點了壹次,能不能帶動線下?因為今年各種餐飲店的線下營業額都在下滑,可能線上就是壹個突破口。
現在,學校放假了,單量又下來了。但我覺得,暑假過後,對於我們這些校園店來說,還有壹個很大的增長點,畢竟我們主要做的就是9月到12月的生意。對於之後的情況,我還是比較樂觀的,我覺得外賣大戰應該還會繼續。
做生意,你就不能指望每個月都要賺錢,它就是會有浮動,這個月虧了,但下個月可能就能賺,你如果不能接受虧錢,那你怎麼能抓住賺錢的時候呢?所以我現在還在等,希望把低谷期挺過去。
“潑天的流量,各有各的接法”
許小喵 銀流咖啡&沙野輕食創始人
7月壹過,很多地方的加盟商告訴我,銀流咖啡門店爆單了。
最開始是北京和深圳這樣打工人聚集的城市爆單,壹天光壹家平台就能有300多單。最不可思議的壹家門店是在成都,壹天能有700單,太嚇人了,本來單量很壹般的店,不斷刷新你的認知。
加盟商和門店都崩潰了。潑天的流量下來,運營能力是不是能接得住,是個問題。有的爆單門店,做錯了、做漏了,很多客戶的電話不接,還有壹些門店,把員工累得不想上班,直接辭職了。
▲ 銀流咖啡的線下門店。圖 / 外賣軟件截圖
上海有壹家店,壹直沒反應過來,外賣大戰都這麼久了,每天都在借東西,借咖啡豆,借杯材,借冰塊……他永遠盤不清楚該備多少貨,或者壹忙起來發狠了,忘情了,忘了今天咖啡豆該下單了,明天就沒有豆子用。還有壹家店,店員早上壹到門店,單子就多到冰塊用完,臨時買不到冰塊,只能暫時關壹天店。很多店逐漸退出了平台活動,單子少壹點是壹點。
還有的門店開始招人,但是招人也不好招,現在咖啡店缺人,奶茶店也缺人,到處都缺人。而且員工不願意吃苦,你告訴他壹來就要壹天做那麼多單,都不願意來。
其實最初我們沒有把外賣大戰當回事。大概1月份,京東就開始邀請飲品類品牌入駐,但對外說的“免傭金、不抽成”是針對正餐品牌的,不針對飲品。
我們3月份在京東上了銀流咖啡,過了半個月,單量明顯提升,很多店的訂單壹天能有30~40單,到了5月,可以達到100多單,客單價在17~18元左右,因為很多大額券有門檻,消費者會去湊單——這個數據已經很驚人了,靠這壹個平台做到100多單,門店基本能回本。而且這些訂單完全是額外增加的,在不影響另外兩個平台訂單的前提下,門店多賺到的錢,就跟白撿壹樣。
我分析過,當時訂單增長這麼迅速,第壹是京東在很多渠道投放了大額券,其次是券多、消費者多,但是商家供給少。不過,4月底,美團也發力了,上了很多新補貼,有美團經理主動找我們,很明確地說,公司想要跟京東打,不能讓京東搶了份額,外賣大戰的氣勢就來了。
到了6月,戰況又變了,餓了麼沖出來,有“超級星期六”和很多免單的活動和0元購,感覺這個態度就是,資源會持續的投入,沒有說哪天停下補貼,財大氣粗。現在,在好幾個城市,銀流咖啡在餓了麼的訂單可以做到跟美團持平,甚至超過餓了麼。
不過餓了麼對消費者補貼更多,商家補貼這塊沒感覺太多,我們客單價在這個月可能比4月京東起來的時候跌了20%左右。
至於京東,最近單量確實下滑很大,它後來推出了推廣投流活動,但我們內部測算了壹下,銷量壹直在下滑,花錢不是很值得,暫時就放棄了。
總體來看,營業額肯定是上升了,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0%,但利潤率很難說,因為有損耗,增加了人工,這個關系到門店的運營能力。
銀流咖啡吃到了外賣大戰的紅利,但是我另壹個品牌沙野輕食沒怎麼受影響,可能只增長了5%。因為最開始京東看重的是非外賣品牌,有堂食和門店的品質外賣,沙野輕食是以外賣為主的,很多店只有壹個廚房,沒有堂食。另外,茶飲也是夏天的重頭戲,能看到平台在地鐵投放的都是咖啡茶飲的廣告。
▲ 沙野輕食部分門店在餓了麼平台的銷量。圖 / 外賣軟件截圖
總體來說,外賣大戰給了很多商家機會。比如,我有壹個老鄉開的雲南特色米線店,位置不是很好,做的產品很小眾,在往常很難推廣出去。今天早上跟她隨便聊了幾句,就發現因為外賣大戰,她這家小店壹天也有150單外賣。上海還有壹家台式碎珍珠奶茶,只有壹家店,不是連鎖品牌,小紅書上可能有人種草過,微微有點火,但外賣大戰以來,我看到它的月銷變成了9999+,你想它壹個非連鎖的小眾牌子,做的又是單壹品類,能做到萬單店了。
只能說,這潑天的流量,各有各的接法。
第壹批倒下的商家,
已經賣掉設備了
猴哥 餐飲設備回收商
坐標廣州
7月初的壹兩個星期裡,突然有壹兩百家餐飲店給我打電話,讓我去收設備,說不行了,扛不下去了。
我做這個行業兩年,從來沒有感受到如此高密度的、集中式的倒閉——往年這個時候,我們壹天大概就收壹兩家設備,到了年底會有壹陣倒閉潮,算是我們的收貨旺季,但壹天也就叁肆家。結果那天,我們壹天收了7家設備,其中4家是我們自己去收的,另外3家是老板親自幫我們搬上車、送到倉庫的。
▲ 猴哥最近去倒閉餐廳收的椅子。圖 /訪談者提供
沒辦法,我說我太忙,沒空、沒人,收不動了。但他說他也實在沒轍了,明天就要交鋪子,他幫著把設備送到倉庫裡,讓我能給多少就給多少。這說明,這些老板確實到了彈盡糧絕的時候。我估摸著到這個月底,我們這壹個月要收超過70家,加上距離太遠、我收不到丟給同行的,估計能有100多家。
詢價的電話更是從早響到晚,壹個月能接叁肆百個。最多的是火鍋店、正餐店,他們不太做外賣,成了這場大戰裡的第壹批倒下的。尤其是當外賣壹天產生2億個訂單的時候,還有什麼人去吃飯?開個火鍋店,壹天叁桌客人,壹天還能熬,壹個星期老板就崩潰了,半個月都這樣,老板還有什麼希望?
反而是壹些粉面店、豬腳飯店,還能再熬熬。他們做外賣的頻次高,外賣大戰壹打起來,本身就有警覺感,會算賬,而且算得還挺好的,補貼加起來,我提壹點價,可能壹碗粉也能賺個幾塊錢。而且他們開的鋪子集中於CBD、居民樓、城中村,有壹些剛需用戶不會參加外賣大戰,比如有些上班族和居民還是會到店的。不像火鍋、正餐,沒個朋友約,誰去?都宅在家裡點外賣了。
▲ 壹些粉面店、豬腳飯店,因為做外賣頻次高,反而還能再熬熬。圖 / 視覺中國
今年的外賣大戰壹開始,其實給了壹些老板希望——活動開始了,補貼來了,訂單有了,店裡也忙起來了。商家們經歷了很長壹段時間的淡季,壹下子湧來這麼多訂單,都很興奮,覺得生意好起來了。
但餐飲行業的入行門檻極其低,戰火燒起來的時候,很多個體經營的老板並不會理性地分析市場,只看手裡有沒有現金流。所以,這種熱鬧壹直持續到6月底,該給供應商結款、給員工發工資的時候,他們壹算賬才突然發現,怎麼沒賺錢?
錢去哪兒了?補貼出去了。消費者看到免單、低價,就覺得都是平台補貼,太感謝平台了,但他們不知道,大部分錢都得由商家補貼。不少商家給我看他們的後台,賣20多塊錢壹份飯,到手只有4塊多。別說掙不掙錢、發工資、交房租了,這玩意兒就是賣壹份虧壹份,連菜錢都結不了。
我印象裡有壹個老板,從互聯網公司出來的,以前在大廠上班,出來找了快兩年工作,年薪太高,沒找到,就開始創業做餐飲。其實他也沒有太盲目,研究了大半年,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經過今年3月籌備、4月開店,他的砂鍋菜館因為做的東西味道好、不預制,人均30塊,獲取了壹批線下的私域客戶,也算是穩定發展,掙點工資沒什麼問題。
但外賣大戰壹開始,情況就變了。他的店鋪不在正街,人流量不大,也不好做外賣,價格戰壹打,自然沒有跟進。因為他覺得如果跟的話,之後就很難回到正常價格,消費者會抵觸,覺得貴。結果線下的客流壹下子下降得非常嚴重,從每天穩定的30多單降到只有幾單。
他是個非常理性的人,決策非常快,沒有幻想什麼東西,很果斷地關店了,沒有想再堅持下去。可能因為在平台待過,他判斷這種價格戰不是壹時半會兒能停下來的,就算不是價格大戰,也是價格小戰,少則半年,多則壹年、兩年,外賣依舊會很便宜。這麼壹來,之前那些有限的消費者也很難撈回來,這是持續性的狀態,他就撤了。
還有壹類鋪子,我目前沒收到過,但我的同行收到過不少,就是酒樓旁邊的餐廳。大家還是同品質競爭的時候,裝修、定價差不多,還算是公平的競爭。但是當大酒樓都開始擺地攤,那就是降維打擊了。
廣東有很多這種酒樓,開始在街邊賣早茶,100多塊的客單價,“啪”地降到20塊,直接瘋搶。而且酒樓的吞吐量很大,壹個大酒樓可以養叁條街的人,我早上也擺,中午也擺,晚上也擺,周圍的餐廳就別做生意了,這不是價格的問題,你就算比它便宜,大家也不會選你。
▲ 廣東路邊酒樓生意火爆,吞吐量很大。圖 / 視覺中國
最近收了這麼多設備,我倒沒什麼情緒,都麻木了。餐飲這個行業就是每年都有人垮掉,但每年都有人新開,對我來說其實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為餐飲老板有個特點,他們不太會去找別的工作,只能開店。他們不會覺得自己能力有問題,只覺得是品類有問題,火鍋開垮了開湘菜,湘菜開垮了開粵菜,粵菜開垮了開雞煲,最多歇兩個月就閒不住了,只要有錢,都得開個遍。
所以,這個行業會長青的,民以食為天,這天大的行業,你就不用怕它會消失。
“小城市沒有0元購,但也虧了”
冰果 茶百道小加盟商
坐標西南某地級市
我沒什麼想說的,就壹個想法:虧了,巨虧!再這樣下去都要關門了!
前兩天,我看到新聞說不要再打外賣大戰了,但我店裡沒有明顯的感覺,還是有很大的優惠券——可能是還沒有影響到我們吧,在叁、肆線小城市,什麼消息傳過來也要半個月。
2021年,我們接手了兩家茶百道。在我們這個小城市,外賣大戰沒有社交平台上說得那麼誇張,比如0元購、店員都要忙瘋了,都沒有。作為商家,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優惠率變高了,到賬的錢變少了。
優惠率是壹點壹點增加的。我們屬於下沉市場,以前壹直是美團做得好,基本上沒有餓了麼、京東的身影。但叫外賣的人也不是特別多,更多的是堂食客戶,差不多能有柒成。能賺錢的那段時間,我會在商家小程序看優惠率(優惠後流水占正常流水的比例),大概在12%~15%左右。
但從去年開始,喜茶下沉了,霸王茶姬崛起了,我們就被這兩個品牌瘋狂沖擊。它們搞優惠,我們也得上優惠,商家是沒有辦法選擇的,比如抖音團購,壹杯奶茶也就9塊9,到去年,優惠占比達到了28%。而今年這場外賣大戰以來,我們的優惠率已經提升到了35%。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壹個月的流水明明是12萬元,但扣掉各種優惠券之後,實收金額僅有8萬元。我們就需要用剩下的8萬元去進4萬元的貨,再刨除人工費、房租費、水電費,每個月達到壹定的營業額,還要給品牌抽成。
當然,平台也會給壹些微不足道的補貼。比如,我們壹杯奶茶給顧客優惠4塊錢,平台給補貼5毛、1塊的。
對於平台而言,外賣大戰的確有意義。就像我們這裡,以前美團受眾最多,後來京東來了,但現在最火的平台成了餓了麼——原先,美團壹天能有300單,餓了麼可能壹天才20單,頂天了;自從發券之後,餓了麼就有200多單,美團只剩50單了,因為餓了麼的優惠券發得很大,我們點杯奶茶才六柒塊錢。
▲ 叁家外賣平台騎手在街頭相遇。圖 / 視覺中國
但對我們這些商家來說,忙活壹通下來,沒有看到錢在變多。我們這裡還有壹家古茗,為了多拉壹點流水、不浪費房租,今年4、5月開始24小時營業,壹單壹單地熬單子,我真的覺得太卷、太累。
其實,我早就想關店了,我跟我老公商量過,覺得這是燙手山芋,要及時收手,但我老公想再堅持壹下。
壓力太大了。今年上半年,我還想出手壹家門店,但根本沒有人接手。大家都意識到,奶茶生意沒有以前好做了,再加上我們這個小城市人口流動率很小,也沒有什麼游客,市場份額本身就不大,競爭還特別激烈。就這壹年,小城裡喜茶開了2家、霸王茶姬開了3家,還有個叫酸奶罐罐的品牌,也突然開了3家,我都很疑惑,怎麼開得這麼快?
但把門店直接關掉,我老公有點舍不得,因為投了很多錢,不想白白打水漂。那個時候,我們投兩家店,壹共花了140萬元。不用覺得我們很有錢,我們不是什麼縣城中產,只是普通人,沒有父母毫無負擔的托舉。這筆錢是4個股東壹起湊出來的,我們家出資30多萬。這裡面有我本來用來結婚買房、裝修的錢,也有家裡人給的嫁妝,加起來還不夠,我們還向親戚借了幾萬塊。
我們那時生意還不錯,因為當時奶茶品牌沒有太多,加上疫情,很多人留在小城市,所以喝茶百道的人還比較多,淨利潤率壹度能達到25%左右。
前兩年,成本收回來了,但我們做了壹個很錯誤的決定,擴大門店。那時,我們還沒有意識到行業在走下坡路,只是發現,霸王茶姬來了之後,大家都在跟它學、開始做大店了。我們也有點被卷到了,於是也開始把門店擴大,從肆伍拾平增加到將近70平,這家新店光是裝修費、轉讓費都花了40多萬。
只是,房租、人工上漲了,但利潤沒有提升。在我們這個小城市,熱鬧的街區就那麼壹兩條,鋪位是有限的,大家搶鋪位搶得激烈,所以房租格外高,壹家門店壹個月的房租要壹萬贰,水電費又要六柒千元。要知道,我們當地房價壹平方米也只要叁肆千元。
而且我們茶百道又是主打鮮果茶,需要很多新鮮的水果,水果很貴,以前香水檸檬30元壹斤的時候,我們壹杯奶茶就要放壹顆檸檬,相比起壹些做純奶茶的品牌,物料、損耗又會大壹些。
我以後不會做加盟了,因為我感覺個人沒辦法改變這個市場。平台把大盤運營好就行了,很難管我們每個商家的生存。你能活就活,不能活也就只有這樣了。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