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6 | 來源: 南風窗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鹽財經表示,目前山姆品控變差的現象和擴張速度加快有很大關系,現有的物流和供應鏈效率承載不了山姆的高速發展,質量內控和管理體系也需更新。
山姆高層對此並非沒有反應,比如Jane在上任半年內即啟動大區重組,店鋪密集的華東大區被拆分為江蘇、浙江、上海叁個獨立大區,以匹配最新的“年均新開8到10家店”的擴張節奏,用更精細的管理解決快速擴張帶來的供應鏈挑戰。張青也曾表示會根據會員需求不斷更新升級,做到“源於會員,快會員半步”,給出差異化的價值。
新戰略的落地非壹日之功,但本次選品風波已經開始打破山姆此前立起的“中產特權俱樂部”的高端人設。
03
山姆的難題
每壹家山姆的線下門店牆上都有這樣壹條標語:“為什麼只讓會員進入?山姆致力於為會員服務,為菁英生活提供高品質商品。”
不過,張家嘉並不認為交個山姆會員費、買點進口或者專供產品就有所謂中產優越感,他想得很實際:“我只關注這個超市產品本身跟我的預期是否匹配,我只想為自己和家庭的生活買壹些差異化和品質好壹點的產品而已。”
選擇交會員費來山姆購物的會員們,為的就是能夠買到比普通超市更高品質的商品
李平也覺得“山姆本身就是個超市”。他今年42歲,在金融行業工作,家住北京叁環內,家庭年收入在200萬到400萬元之間。他說:“無所謂中產不中產的,大家都是打工的牛馬。”他更看重的是山姆在食品安全上的把控和產品的質價比。
但他今年確實大失所望:先是口碑壹直很好的車厘子今年爛了很多,隨後是壹系列常買的商品被下架,比如Natural的巴西進口果汁、妙思樂兒童沐浴露等等。“今年叁肆月份的時候基本上還壹周兩次,現在是越來越下不去手,就是沒什麼可買的。”
測評博主小柯告訴鹽財經,這是因為“壹些吸引性價比用戶的產品擠占了質價比用戶的選擇品類”。他原本對市場壹贰級投資均有涉獵,失業在家後開始做測評博主,據他觀察,山姆選品更傾向於國內大廠的供應鏈很早就開始了,“起碼可以追溯到優諾定制奶被換成伊利金典的時候”。
早在2023年10月,第叁方食品行業研究機構Foodtalks即披露山姆中國店內70%—80%的供應商來自中國本土。小柯認為,因國際局勢波動轉向更為穩定的國內成熟供應鏈無可厚非,而且隨著規模擴張,高質但小眾的貨源很難滿足全國門店的體量。
山姆的傳統也是以大包裝和批量銷售的形式,從而大大提高了和供應商談判的籌碼,以降低單價,自有品牌MM系列更是從成本到渠道完全可控。-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