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6 | 來源: 聯合早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俄羅斯 | 字體: 小 中 大
學者:俄羅斯“有計劃淡出” 只能在中東維持有限合作
不過,莫斯科如今表面上努力維持與伊朗和其他伙伴團結壹致的形象,卻又刻意避免卷入新的軍事糾葛。鄭愛施認為,這種“有計劃的淡出”,導致俄羅斯在中東的反西方陣線變得更加松散、被動且交易式,估計只能維持有限的合作。
可是,這並不代表俄羅斯將從此告別中東,又或是放棄在中東布局抗衡西方。
南大的塞加爾指出,俄羅斯依然可以通過各種多邊主義機制,繼續與中東國家合作,保持參與度。
例如,俄羅斯和伊朗都是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員國,沙特阿拉伯、埃及、卡塔爾和阿聯酋則是上合組織的對話伙伴。俄羅斯也是金磚國家(BRICS)之壹,這個組織同樣包括伊朗、沙特和埃及。莫斯科預計也會繼續與油盟密切合作,維持能源收益。
華盛頓中東研究院的若扎說,以美對俄羅斯盟友伊朗的重創,只是俄羅斯在中東與西方長期鏖戰中的其中壹仗。莫斯科在中東擴展影響力,過去10年都很成功,盡管現在落於下風,也只是暫時受挫,它在中東的影響力依然不可低估。
美歐或有機可乘 遏制俄拉攏中東
敘利亞政權更迭,加上俄羅斯被烏克蘭束住手腳,為西方打開壹扇機會之窗。後阿薩德時代的俄敘關系還沒著落,美國已經迅速行動起來。美國總統川普5月在沙特會見敘利亞過渡總統沙拉,宣布解除對敘利亞的多年制裁。歐盟多國也恢復與敘利亞的外交接觸,並且反復呼吁敘利亞別受他國影響。
以哈沖突期間,美國還不斷與卡塔爾和埃及斡旋加沙停火談判,並試圖推動以色列與更多阿拉伯國家實現關系正常化。
鄭愛施分析,西方通過防務合作和經濟激勵措施等方式,加深與波斯灣國家接觸,可能進壹步消減俄羅斯影響力。西方的長期承諾,包括與土耳其等關鍵國家的協調,對於塑造更加平衡的地區秩序也具有重要意義。
她說:“關鍵不在於取代俄羅斯,而在於為中東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即在基於規則的合作基礎上構建穩定與發展的願景。 ”
中東大國競爭料在中美間展開
俄羅斯的光芒黯淡,塞加爾認為,中東接下來的大國競爭會在中美之間上演。
中國2023年促成沙特和伊朗復交,有力展現北京的地區影響力。不過,中國與中東的互動,其實更多聚焦經濟和貿易領域,例如“壹帶壹路”的投資項目。
國大中東研究所研究員林婧認為,中國在安全、軍事和危機幹預方面相對謹慎,並未展現出俄美那樣直接介入地區沖突的意願或能力,今後相信也會繼續以穩定推動者和經濟合作者身份存在。
她向《聯合早報》分析:“未來能否出現真正多極化的中東格局,不僅要看中國是否願意承擔更多政治和安全責任,也取決於整個地區是否歡迎這種角色轉變。”
中東長期被視為大國博弈的棋盤,美國仍會充當地區安全秩序的主導者,但中東國家也有自己的考量和決斷。
與中國經貿往來頻繁的沙特就是壹個例子。塞加爾說,雖然沙特實際上是美國非常親密的盟友,卻壹直熱衷於實現外交政策多元化。“如果有必要,利雅得非常希望擁有壹些對抗美國的籌碼。”
各方交手間,必然也有屬於俄羅斯的機會。鄭愛施研判,莫斯科可能加強與中東各方的經濟合作和外交斡旋,尤其是與伊朗和敘利亞新領導層的合作,同時堅持走鋼絲般的平衡策略。
鄭愛施說:“歸根結底,俄羅斯的定位是當所有人的第贰好伙伴——並非不可或缺,但始終有用。這樣壹來,即使它的相對影響力下降,也能繼續存在。”-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