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27 | News by: 刘润商学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所以你看,对于“保姆”来说,哪怕只卖出去一个包子,那也是收入。总收入增加,提成也就增加。但对于“父母”来说,就算一天卖一万个包子,挣几万块,还是可能连家里的水电费都给不起。差得远呢。
对运营方来说,摆地摊能赚到一点钱。但对资产方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那什么能救这个家呢?还得靠家里最值钱的资产——客房。但是,盖再多五星级酒店,修再多客房,也不一定救得了资产方。
因为,那个被富养了半辈子的“孩子”,已经严重脱离社会。
第四:根本原因,五星级酒店已经不适应国内的酒店市场。
过去,绝大多数国内酒店都在追求一件事:挂星。
传统酒店的星级评定,有一套复杂的评分系统。比如,3星要有专职行李员,4星要有豪华大堂,5星要有高级地毯。就算你说你不要,他们也会告诉你“不要不行哦”。
所以,催生出许多意义不大的设计。比如,很多酒店靠近床尾的地方,都铺着一块叫“床旗”的布。到底有什么用呢?我住了二十多年酒店也没弄明白。其实就是因为国际酒店这么干,咱们也这么干。
说白了,很多用户不需要的功能设计,都是为了评五星而硬加的。对很多消费者来说,这是“无效奢华”,根本没用。
相比这个一身奢侈品的“富家小子”,那些“穷养”长大的孩子反倒更懂消费者。谁是“穷养”长大的孩子?
是那些本土酒店品牌。像华住、亚朵它们,都在做一件事:用品牌标准,代替星级标准。
比如,早餐用粥,替代吐司、黄油那些“白人饭”。比如,热豆浆,比牛奶更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喜好。比如,用茶,替代了咖啡。
为什么要弄那么多有的没的,大多数人根本用不上的东西呢?实际上只要为客户做好三件事:洗个好澡、睡个好觉、吃顿好早饭。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那个在自家门口,摆摊卖卤味的“五星级酒店”。
还会觉得它是在作秀吗?
不。从它的身影里,会看到来自“地产父母”真实的压力。
我看到的,是一个庞大行业的艰难转身。
它正学着向眼前这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交上一份有些狼狈,但真诚的答卷。
卷子背后,写着三个醒目的大字:
活下去。-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