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7 | 來源: 南風窗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康拉迪記錄象群日常
康拉迪越靠近這份野性,就越有可能進壹步摸索出人類與動物共處的邊界。他做的不是簡單的管理,而是在倡導壹個人類與野生動物能夠在尊重與理解中共存的未來。正是這種致命的想法,進壹步讓他滑向危險境地。
這不是岡瓦納第壹次發生大象傷人的悲劇。
壹年多前,同樣在這片土地上,壹名年僅36歲的導游被象群踩踏身亡,遺體幾乎無法辨認。更令人心寒的是,園方並未主動通知其家屬,死者的妻子還是通過Facebook才得知丈夫的死訊。
據壹位友人透露,園區不僅沒有提供任何經濟補償,也沒有幫助其遺孀撫養年幼的兒子。
在這裡,壹切看上去是那麼和諧,邊界卻脆弱得壹觸即破。
象的憤怒
康拉迪的死亡,並非孤例。每年,非洲多地都發生因大象襲擊造成人員傷亡的悲劇。
僅在幾個月前,贊比亞南盧安瓜國家公園,壹頭帶崽母象突然襲擊兩名參加徒步旅行的游客。當時,她們正前往另壹個營地,看到大象的蹤跡後,當即決定改道,導游也鳴槍示警,但未能阻止悲劇的發生。而在更早些時候,壹名護林員和壹名游客也分別因象群踩踏喪生。
贊比亞南盧安瓜國家公園象群
盡管大象不是獵食者,但它們仍是野外最具殺傷力的哺乳動物之壹。
近年來,隨著生態旅游的興起,步行導覽與乘車觀賞成為人們親近野生動物的熱門方式。但這種看似“安全和諧”的生態旅游方式,反而成為危險的誘因。
去年,在贊比亞卡富國家公園,壹頭雄性大象沖撞並掀翻了壹輛專為觀光設計的野外旅游車,造成壹名79歲美國游客死亡,數人受傷;而在利文斯通市附近,壹位64歲的女性游客在觀象途中被象群拖出車外,當場踐踏身亡。
贊比亞卡富國家公園大象沖翻旅游車
生態行為學者Chase LaDue曾指出,游客車輛常常停在不合適的位置,或被植被遮擋,從而使得大象無法獲得足夠的回避空間。驅車靠近象群時,人們並不知道它們叁拾分鍾前經歷了什麼——也許它們剛剛從某種壓力中脫身,卻在人類的靠近中再度被驚擾。
象的憤怒,不壹定有明確目標,人的靠近也不總意味著惡意。但在信息不對稱與習性錯讀之間,這種沖突注定頻繁而危險——尤其人們抱著浪漫幻想接近野生動物,卻低估了它們本能反應的烈度與不可預測性。
盡管許多保護區和國家公園運營良好,已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大象的習性,努力為它們保留足夠的活動空間與原始生態結構,但根本的問題在於:游客的觀看欲,與野生動物的生存需求,本就不是天然契合的關系。即便所有規則被遵守,誤解和沖突仍可能在瞬間發生。-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