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27 | News by: 南风窗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越是接近“真正的自然”,越容易吸引人们以“原生态”的名义前来靠近、体验、凝视。而当这样一片土地在市场逻辑中成为热门景点,自然的秩序必将受到撼动。
冈瓦纳私人野生动物保护区大象
这也是为什么与媒体上诸多悼念康拉迪的声音不同,社交平台上的讨论更为尖锐。
有人评论道:“他拥有一座私人野生动物保护区,最后死在自己保护的大象脚下。这不是悲剧,是讽刺。”
私人野生动物保护区,这一看似高尚的生态设想,在实践中可能并不仅是自然理想的延伸,更与财富、管理权力与伦理边界密切交织。
人类需要扪心自问的是,在这样的保护区,人们到底在用何种方式看待野生动物?是以生态共生为前提的理解与尊重,还是以观赏与管理为逻辑的干预与操控?
谁的家园
人象冲突不只发生在保护区。对生活在印度、泰国等亚洲象分布区的人们而言,这是一场更琐碎、更日常、却更难逃避的拉锯。
大象是泰国的国宝,在佛教与王室文化中拥有崇高地位。1986年,亚洲象被列为濒危物种。此后数十年,泰国政府通过立法禁止狩猎、推动象群保育与野放项目,使野生象数量从2018年的约3000头增长至2023年的4400多头,保育成果初见成效。
但泰国政府积极拥抱亚洲象回归的同时,也在大兴土木,推动泰国东部经济走廊的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野外栖息地持续压缩,大象开始频繁出没于村庄边缘,进入果园、穿越稻田——与人类生活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生态学者将此现象称为“栖息地破碎化”。
根据泰国国家公园、野生动物和植物保护部的数据,泰国每年平均有约20人死于野象袭击。
去年,在泰国东部一处村庄,Boonsri Pakdee的丈夫死于一头雄性野象的踩踏。事发地距家门不足两百米。当时,他正穿过自家种植园,遭遇村民称作“黄仔”的大象。被发现时,他的尸体已经撕裂,四周散落着驱象未果的“乒乓炸弹”残片。这些自制的迷你炸药,是当地人为数不多的防御工具。
乒乓炸弹
十年前,Boonsri这一代人甚至未曾在村里见过大象。
“它们抓起人,拍向树干,有时会踩踏,甚至用象牙确认你是否还活着,它们可以像玩洋娃娃一样玩弄尸体”,泰国东方大象教育中心研究员Taan Wannagul说,“它们并不以攻击为目的,但人类投掷乒乓弹、制造巨大噪音驱赶大象,会使它们变得更加紧张、具有攻击性。”-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